喊完了就被周渔抓了壮丁帮她归纳调查问卷。

周朵翻了翻说:“姐,你做的可真详细,可你这么帮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周渔这会儿正看着王美丽的工作记录,头也不抬:“这是个契机。我想以后做日化。”

“你要现在做吗?”周朵已经习惯了周渔的“大胆”,现在吓不到她了。

周朵愿意听,周渔就跟她详细讲一讲:“时机还不到。做肥皂是要设备的,现在国内的设备其实也不先进,但好歹都是冷板车法了,调缸,冷板车,压缩机,切条机已经很普遍了。我现在建厂,啥也没有,只能用过去那种最简易的大锅煮皂,出来的成品是打不过人家这种设备的成品的。”

周渔突然间说出来这么多新鲜名词,周朵有点接受困难,不过她大致能听懂:就是得要设备才能做得好。

“咱们挣的钱不够买设备吗?”

周渔就说:“勉强,而且不止是设备,还有厂房,还有技术人员,还有熟练工人,这都不是买个设备就能行的。”

“最好的办法,是接手一个成熟的厂子。”

“那是国企,怎么可能?”

当然可能,到了83年左右,很多国企工厂就开始倒闭了。原因很多,产品质量差,管理不善,价格虚高,当然最重要的就跟现在的南州肥皂厂面临的困难一样,来自于同行业的冲击。

市场经济可不是原先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需要发展,都需要利润,自然是怎么卖货怎么来,为了活下去,哪个不是使劲了力气大肆抢夺市场。

偏偏现在国企工厂设置讲究全面,大工厂里医院学校什么都要配置好,一个市也是,化肥厂要有,日化厂也要有,那么多的小厂子,怎么可能都生存,淘汰的就多了。

周渔筹谋的是那个时候,可以挑个条件好的,直接入局。

而南州肥皂厂就是她伸向这个行业的触角。

可这个是没办法现在跟周朵说的,她就说:“做好准备等机会。”

调查问卷一共填了五百余份,周渔和周朵弄了大半夜才弄好,周朵打着呵欠回屋睡觉去了,周渔又忙了好一阵子,这才稍微眯了眯。

第二天一大早,周?*? 渔就被外面的热闹吵醒了,周渔忙了一晚上,本想扭头接着睡,周朵已经开门扑了进来,带着一身的寒气跟她说:“姐,严华开着大卡车来了!就停在村口呢!”

怪不得那么热闹!

这年头,哪个村子有辆拖拉机都是日子过得好了,卡车路上倒是有,可哪个村也没有。

怎么可能不激动?

果不其然,周朵说:“全村老少都去看了,你赶紧起来,人家严华来找你的。”

周渔自然知道,她要严华帮忙拉货,这是来报道了。这下,回笼觉是睡不了了,周渔只能认命起床,等着梳洗完毕去到村口,果不其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

远远地,就听见严华嘹亮的声音在回答村里人的问题:“这台一万七。”

“我自己的,我挣钱买的,没跟别人合买。”

“跑的快,路况好的时候,一小时能跑百八十里,平时也有六七十公里。”

“买它干啥啊,当然是挣钱了。汽车可比拖拉机拉的东西多。”

他说着,旁边的人也瞧见周渔了,立刻闪开道,喊了一声:“周渔来了。”

刚刚严华就说了,是过来给周渔拉货的,如今正事来了,大家就让开了,周渔终于瞧见了人群中的那辆蓝色卡车,还有坐在驾驶室里老得意的严华大冷天的,没穿棉袄,穿着件夹克衫,冻得耳朵都红了,还老美呢。

看见了她,严华刷的一下从驾驶室跳了下来,冲着周渔笑着说:“严浩说你有货要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