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按着咱们合同来, 我们当时签的是上浮不超过6%,你们准备提多少?”
要知道, 他们的售价是香皂三毛八,洗衣粉一块四。
涨6%,也就是除菌香皂的售价涨到四毛,涨两分钱,一个月少赔三万二,洗衣粉的售价涨到一块四毛八,一个月少赔六万四。
在夏国如今工人平均工资不过百,这些钱看起来是真不少,可问题是,对比他们一个月赔出去的,那真是杯水车薪。
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董方行都急了:“这也太少了,我们一块香皂赔一毛七,还有其他成本,这两分钱,不管用啊。要是这么卖下去,我们太吃亏了。”
那边蒋汉海也是一个意思:“我们想要涨价到一块八,这样也是最低价,能够赔的少一点。”
这显然是做梦呢。
王罗阳也没生气,而是跟他们就事论事,“当初咱们可是签的合同,白纸黑字写着,而且还按了手印盖了公章。我们得按照合同办事啊。”
董方行都急了:“当时谁能想到,物价涨的这么快呢。咱们是签了合同,可咱们也是合作伙伴啊,天长日久的,是要长期合作的。你们不能捏着合同就不顾我们死活。”
“你知道我们一个月要赔多少钱吗?”
自然不止这批货赔的钱。商品的成本只包含原材料价格,直接人工,还有制造费用,折旧费等。但是广告费,梅树村的入场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是不包含在内的。
尤其是,譬如BJ他们一共推出了三样产品,香皂因为价格低卖的便宜,所以到货就空,但是洗发水他们的定价是没有约定的,在原材料上涨的时候,已经跟着涨到了三块五。
这个价格不比华美日化海市日化这些便宜,最重要的是,洗发水因为价格比洗发膏贵多了,购买的人就不多,他们又是个新品牌,商品上没有评定会的标识香皂也没有,但便宜,很多人就不计较了。
而且,在一上市的时候,梅树村的售货员就会专门介绍:“别看这香皂便宜,其实是正规公司生产的,你们看,他们家的这款洗发水要卖两块五呢。”
有人就会说:“不可能,两个价格差距这么大。”
售货员还会帮忙教他们看包装:“瞧一瞧,BJ日化夏国公司生产。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一家?”
这就造成了一个印象,你们家香皂这么便宜,凭什么洗发水这么贵?你们家的东西值这个价钱吗?
这其实就是个心理作用既然能这么便宜卖,说明你们成本不高,既然成本低,凭什么又定这么高的价格?
所以,这也是很多厂商将品牌分开的原因消费者可不管你里面加了什么好东西,消费者会对品牌在心里有个固定的判断,这家的东西中等档次,那家的东西价格低。
若是你的产品的定价跟消费者的估价不符的话,是很难卖出的。
所以,在华美日化和其他日化厂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他们其他的产品销量很一般,库存压货也会导致各项成本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