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1 / 2)

柳飞雁答道:“来回装卸至少需要四?天时间,若是途中遇上?暴雨洪涨,还会延期。”

他快速地心?算了一遍,“按现在?的市价,再以大宣律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一人一天四?两米计,江南一天的赈济就要一万六到一万八千石粮食,折中下来,耗费大约四?万两银子。而运一次粮,至少要够用八天……不,以防万一,最好一趟至少买十天的粮。”

“今日?已是初八。”嬴淳懿听完,面沉如水,接着道:“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十天内,凑够至少四?十万两银子。”

第105章 二十六

“四十万两, 怎么凑?”孙妙年问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先把情况上报朝廷,咱们这里同时想办法?,两不耽误。”齐宗源说, “诸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 集思广益。”

然而沈亦德先前已经代朝中说过, 要体谅朝廷, 这话谁都没法?接,便都沉默下来。

忽有一人起身,走到堂中, 拱手?示过左右,将大家目光吸引过去。却是户部郎中张文俊。

“下官就直说了吧。”他满脸愁云, 神色为难, 咬着字似难以出口,但吐句却清晰无比:“户部暂且是拿不出钱的。来之?前,堂官就叮嘱下官转告齐大人,若是赈济粮吃紧,就请齐大人先在江南路内筹一筹钱。”

户部堂官谢延卿出身江南清河谢氏,齐宗源上任以来与他打过几回交道, 略有龃龉。但那都是情势所迫,他自认不值一提, 皱眉道:“谢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江南路如今这个状况, 本台去哪里筹?”

“谢大人说,江南四州有钱有势的世族豪商众多,百姓遭灾, 这些世族与豪商却未必, 先请他们捐赠些银两,应个急, 总是可以的。”张文俊对着他深深一揖,“谢大人还说,他在江南住了十几年,直到去岁才上京,对江南各处的情形,齐大人、孙大人与冯大人的雷霆手?段,都心里有数。还请诸位大人以救灾为紧,勿要推搪。”

齐宗源听罢,拉下脸来,“谢大人这是把责任都推到本台头上来了。”

张文俊面?色更苦,但不得不回话:“正如沈大人所说,朝廷一定会为江南筹措赈灾银,只要齐大人先撑一阵,户部筹到钱就会第一时间拨款下来。”他顿了顿,低头说:“若齐大人觉得难办,也可上表陈情,再与谢大人商议。”

“陈什么情,他谢大人远在宣京,本台难道还能飞过去质问他不成?”齐宗源怒而挥袖,半臂重?重?硌上扶手?。

“这倒是个办法?。”嬴淳懿却道:“历来地方遭遇天?灾,请当地名商望族捐献的事例也不算少。江南富裕之?乡,又是商业重?地,想必积有余财的不少,拿出四十万两应当不难。”

孙妙年道:“话虽如此,但下官在江南多年,这里的世族也好,商人也罢,个个油精水滑。想从他们手?里抠钱出来,哪儿有那么容易?”

嬴淳懿笑?了笑?:“是吗,可江南路最大的商人不就坐在这里?我看柳大当家对三位大人是毕恭毕敬啊。”

步步紧逼,齐宗源只能问:“大当家对这事怎么看?”

“我柳氏能有今日,多赖官府和?父老乡亲的支持,如今故土遭难,衔恩反哺自是义?无反顾。”柳飞雁抱拳道:“草民愿捐献半数家财用于购买救济粮,但商行底下挂靠小户众多,草民却不好替他们做决定。”

“大当家高义?。”嬴淳懿点头赞许,“那就请大当家先回去问问手?底下的弟兄,官府不设要求,他们愿意捐多少就捐多少,明儿再来给个准话。”

沈亦德跟着道:“大当家,虽说是自愿,但你手?底下的人,你得多费心提点提点他们。不管生意大小,都是江南路的人,在江南扎了根的,靠山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