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州知州上道地问:“上司了?可有难处?”

赵松年便了:“科举取士本该朝廷择取人才的手段,然现今世面上多有科举之书,譬如策论……近几年流传的一本套类书,全书一共十三卷,共数百个子目,每一目配有近百段文章,有冗官、冗兵、水利、入粟等等方面,只要熟背内里策文,不论考官出何等策题,都能从书中抄誊,如此,科举有何意义?”

房州知州确实听种套类书,不仅策论样,经义也如此,都被研究出标准格式了:

破题多用四句点名题意,概括全文;然后接题,二三句最为佳,进一步明本文中心思;然后小讲再进一步拓展题意;再然后,入题,非常简单粗暴,带题目文字可以了……

天才敢跳出种格式随心所欲,但绝大多数考生,都严格按照个标准。原本经义题散文,能见考生功底,现在全按照严格的程式,像用多条简答题堆积一样,哪能看得出考生真正水平。

种情况,只要科举存在必然会出现。因为天底下无数学子都中举,必然会去研究模板好方便考中。

房州知州摸了一把胡子,叹道:“可若让朝廷将些程文套类禁了,必会引民愤,失去希望的学子定然会在各地闹事……”

赵提学:“所以只能在题目上推陈出新,让那些程文套类通通失去用处。”

房州知州作为本地最高行政长官,房州的解试由出题,此刻颇为头疼:“可如何出题才能有新意?市面上的套类书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题目都列出了,考官一人之力,如何能敌万千学子?”

赵提学:“我倒有一个法子,既然策问救不了了,不如从经义上出一些难题,使得真正有才学的人能够和那些愚人拉开名次。”

“要做?”

“出合题。”

房州知州面色一喜,拍手叫:“妙绝!妙绝!”

所谓合题,明清八股文截搭题的前身,其从相同文章或不同文章中断章摘句,拼凑在一,以此杜绝考生科举舞弊。

不好做法,但却考官的无奈之举。毕竟十二经那些内容,考了百年了,能出的题目都出得差不多了,不往偏题、难题出,等着背诵了“满分作文”的考生逼得排不出名次,最后丢了乌纱帽吧。

赵松年提醒:“既然已出题了,在锁院之前尽量别和学子扯上关系,尤其九郎,自知清白,可架不住众口铄金。千万不要因着私交,让旁人疑心透题,误了,也误了九郎阴暗之处可多的人看九郎笑话。”

房州知州点点头:“今日我除却公事,一概闭门不见客。”

*

离开房州知州府上后,赵松年愉快地踏着晨曦回了道观。天空好似吸尽了日色,蓝得明透。

了道观门口,正撞官家与陆安,在那儿聊天,侍从在敲门。

上前攀谈之后,赵松年才知晓,昨日同的有官家。

“……”

赵松年不禁暗骂童子误事,明明两个人,只给报一个名字。面上笑脸迎人:“竟如此,也怪我昨日不曾交代童子我人在何方大王和九郎此,不知寻某所谓何事?”

柴稷:“我给和九郎牵个线,九郎欲拜为师。”

“砰”

赵松年腿一软,直接摔在了地上。

要早两个时辰,一定收,哪怕跪着求陆安拜为师,哪怕倒贴钱,哪怕把所有的政治资源全给陆安,也一定收!

可陆安,陆九郎拜师啊!送上门的香饽饽,只要咬一口,以后史书记载里,最差也得给写一个“陆子师”的名头。

但现在前脚提议完考试题目,后脚收准考生为徒,不拿仕途开玩笑吗!

“不行……”赵松年每一个字,都感觉心如刀割:“九郎,我不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