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2 / 3)

举足轻重,必须托付给可靠的武将掌控。

河朔三镇如今已有两镇重??王化,结束割据动乱指日可待。仅这一项功绩,便足以让忧国忧民的诗人们思如涌泉,挥毫作颂。

功臣一一得到封赏,唯独除掉废太子李承元的刺客来历成谜。即便翻遍了长安每一寸土,那人依然不知所踪。

宝珠公主恼恨他死遁不告而别,命画师绘制青衣人和小沙弥的通缉令。可又怕地方官员急功近利,再拿出弩阵对付他们,犹豫再三,终未下发。

兄妹二圣临朝,公主开府之后,班底日渐充盈,储君争议很快就平息了。李元瑛身患风疾,稍有劳累便会病倒,实在不像是长寿的模样,主持朝会、处理政务大多数是公主出面。自有大儒为她辩经:公主姓李,论法统比当年武后登基更名正言顺。

而后争议自然而然向后延续,公主的后嗣、将来的储君姓什么?驸马又该是什么名分?朝臣与儒士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几乎大打出手。

宝珠干脆一纸诏书宣布出家入道。

李唐开国便奉道家始祖老子李耳为先祖,追号为圣祖玄元皇帝,前朝公主当女冠的先例本就不少,此事算不上稀奇。

不过大权在握的承天万寿公主出家,自然与寻常公主不同。拥有羽化登仙的天人身份,她入门冠巾就是上清大洞三景法师,地位超然。

正如武后利用佛教为统治利器,公主兼任国政首领和道教领袖,当然有其政治目的。首要一点,阐明她不婚的态度,终止朝野对下一代继承人的无休止争论。

圣人离异,公主出家,在漫长的三年孝期内,显然也不会有新人进入后宫。兄妹俩拨着算盘理了理内库账务,决定将先帝后妃尽数送回娘家恩养,多余的宫女内侍有意愿离开的,统统放出宫去。

仅这一项政令,就使大明宫减员五千人,开支大降,也奠定了兄妹二人精兵简政、戒奢以俭的执政基调。据说圣人的常服洗了又洗仍舍不得换新,简直节俭到吝啬的地步了。

人少了,宫阙空出来许多。宝珠要求弟弟自力更生,自己想另选一处更符合身份的宫殿居住,只是政务繁忙,迟迟未定。

这一日李元瑛派人过来,说在蓬莱殿有事相商。

蓬莱殿是二人相伴长大的地方,母亲过世后,一直无人居住。宝珠心下奇怪,撂下手里的事匆匆赶了过去。

李元瑛已提前命人将殿内陈年积灰打扫干净,晾晒通风。宝珠迈入故居,见家具陈设都与童年记忆中别无二致,往昔种种涌上心头,继而又觉得十分惆怅。先帝做了亏心事,在贵妃死后就将她的居所封锁,不许任何人进来。

殿中除了兄长并无他人,宝珠明白他有事要谈,挥退左右随从。

艳丽的走兽纹波斯地毯是新换的,上面摆了一张小方桌,李元瑛此刻正席地坐在地毯上喝茶。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赭黄色便服,为了夜里能睡得安稳一点,连茶水都淡而无味。

“腿伤怎么样了?”宝珠踢掉鞋子落座,关切地问了一句。

“总算愈合了,行走无碍。”李元瑛答道。

宝珠见那桌上只有茶,连她爱吃的点心都没有摆,心下有些奇怪。

“阿兄怎么想起来收拾蓬莱殿?”

“你不是正在选新住所么,我想你也许会考虑故居。而且,我想再回来看看她去世的现场。”

提到母亲,宝珠心头一紧,看着李元瑛眼下发青的憔悴面容,劝说道:“你该放下这件事了,这仇,咱们已经报了。”

“对我来说,那件事跟发生在昨天没有区别。”他苦笑了一下,“她躺在血泊中,腿边挂着一截肠子模样的东西,从此我再也不能碰动物内脏和血制品。”

宝珠闭上眼睛叹了口气。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