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从江夏至湓口,快马仅需两三日,但已进初伏,正午暑气难耐,夜里山路难行,走走停停地过了四五日才进入柴桑县地界。

草棚遮住烈日,裴晏和云英坐着乘凉,卢湛去给马匹喂了些水,回来时农妇已端上三碗汤饼,一条腌鱼。

“三位待会顺着这条路再往前,约莫一个多时辰就到城门了。”

云英摸出一吊钱递过去,农妇在身上擦了擦手,笑着接下,想了想说道:“不过几位在路上别耽误太久,最近城里又在抓人,城门只开半日,去晚了就得等明天了。”

裴晏一愣,追问道:“抓什么人?”

“卖盐的呗,一年到头总要抓个几回。前几个月刚抓过,这几日也不知怎么了,兴许是那些差人又缺钱了吧,闹得大伙都不敢进城。”

她看了眼云英,抿抿嘴嘱咐道:“娘子最好是躲着些,那些狗仗人势的东西,可就爱欺负娘子这样的。 ”

云英了然笑笑:“多谢大娘。”

农妇走远后,卢湛狐疑地盯着云英:“怎么光让你躲着,你认识她?”

云英用箸子分开鱼肉,夹着吃了一口,笑道,“衙役嘛,乱葬岗上转一圈,也能劈出些精肉来。你们看着下贱,但到底也是公门里的人,就指着这抓人的机会捞一笔了,只不过有的手头紧,有的身子痒。”

她瞥一眼裴晏,故意道,“卢公子生得孔武,自是不必担心,就算好龙阳,也该找裴大人这样的。”

裴晏欲言又止,夹了片鱼肉塞到卢湛嘴里,低头吃起汤饼。

卢湛自知多嘴,三两口吃完自己那份,只觉刚垫个底,又从行囊里摸出两个柿饼,嘴上叼一个,另一个递给裴晏。

他这一路嘴就没消停过,时不时能掏出些吃的。

云英看着卢湛,见他低头开始吃了,没有再拿一个的意思,抬眉刚要开口,裴晏赶紧把手上那个递过去。

对视须臾,她抿抿嘴接过柿饼咬了口,“好甜啊,哪儿买的?”

卢湛被裴晏瞪了,悻悻道:“这可是秦大哥家乡特有的北垣柿饼,你有钱也买不着!”

云英回想了下秦攸,意味深长地抿着柿饼,“秦左率这般投人所好,卢公子往后可不要辜负了人家这番心意。”

“你休要挑拨,秦大哥不是那种人。”

“那你这些吃食,别的人可有?”

“大人也有!”

云英点头道:“裴大人是河东人,原来是你捡了大人的便宜。”

卢湛噎住,只得横她一眼,认真道:“我在怀朔时便与秦大哥认识了,怀王殿下治军严苛,纵是元家子弟,也都与寻常兵士无差。他来传军报的,不知我是谁,因我长得像他故去的长兄才闲聊几句。谁知道日后会在东宫重逢?你不要污蔑他,上回若不是他救你,你早就死了。”

云英神色微滞,咽下柿饼松了口,“人活着,要么靠家世,要么靠自己。秦左率虽没有卢公子这么好的命,但有颗聪慧的心,怎么能是污蔑呢?”

她扫了眼裴晏,“卢公子若有秦左率一半机灵,我看裴大人都会少犯些头疼,是吧,大人?”

两个人,一左一右,四只眼睛盯上了他。

裴晏左顾右盼,不想引火烧身,端起碗默默喝完汤,起身理了理衣袖。

“正午前得进城,别耽误了。”

湓口城属寻阳郡,南朝时曾是江州治所,李规升任刺史后,寻阳郡守便换作本地士族陶昉。陶昉比李规圆滑,懂得装傻充愣,与崔潜更是相见恨晚,两只老狐狸常裹在一起清谈辩经。每年夏汛,李规与元昊剑拔弩张,崔潜就称病躲到寻阳来。

吃完柿饼,云英的话多了起来,一路上讲了不少江州官场上的闲话。

卢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