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的凌云渡。师徒四人乘坐无底船过河,回头见河里丢下一具尸体。那是唐僧的肉胎,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历劫取经,就此脱去凡胎修炼成佛。宝珠的一切肉身外在印记,也在漫长坎坷的旅途之中,经过历劫--褪去,随着河水流向大海,仅留下意志与铁骨。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她接受了天命的考验,最终抵达目的地,取得了此行的真经--《乐土方》四侠没有完成的遗志,无意间由宝珠接手,她将继续为此奋斗。这是她一路所见所闻,亲身体会,也是源自最朴素的愿望:终结乱世,让心爱的无双侠客、苦命小贼,无论投胎到哪里都是太平乐士。陈师古强行将证道的怨念塞给了徒弟,但韦训违训,拒绝当复仇工具,却阴差阳错促成了“道”的传承,只是途径形式并非陈师古所预想。
宝珠不仅是治愈韦训的凤凰胎,也是天下的凤凰胎,孵化后是乐士方的药引喜欢Be美学的读者可以把此处当作结局:《逝者如斯夫》
不喜欢Be的继续往下看,故事还没结束!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一座五代坟墓墙壁上的题字,作者未知。
第八卷 长安望
第220章
霍七郎从厉夫人手里接过裘衣,快步跟过去给李元瑛披上。见兄妹俩跌坐在地相拥恸哭,暂时搁置不管,径直往后走去。
载着棺材的马车就跟在仪仗队后面,十三郎站在一旁扶灵。
有传令兵快马穿梭互通消息,幽州这边已收到韦训身亡之事。霍七郎早就知道他大限将至,然亲眼见到这等旷世奇才英年夭逝,仍惋惜地叹了口气。
她伸手敲了敲灵柩,揶揄道:“大师兄,你这副寿材料子有点次。”
十三郎支吾了两句,低着头说:“他的挽联是公主亲手写的,出殡的队伍那么老长。”
霍七郎语气轻快地道:“那倒是,咱们谁也比不上这排场,风光大葬,死得不亏。”
师兄弟随意闲聊了几句,于夫人、厉夫人、李成荫、袁少伯等一众亲近心腹纷纷上前,搀扶安抚兄妹二人。
霍七郎回过头去,一把搀起李元瑛,劝道:“要哭回车上哭去,再受凉生病我是真续不上了。”接着半拖半拽把他弄回了马车。
兄妹俩激动得对旁人的话充耳不闻,进了车厢,细细打量彼此:宝珠见兄长倦容憔悴,李元瑛见妹妹两鬓染霜,晓得这些日子以来对方备尝辛苦,更是百感交集。
宝珠哭着问:“你怎么瘦得脱相了?幽州的餐食有那么难吃?”
李元瑛长叹一声:“一言难尽。”
他已得知宝珠为王承武所囚,断发求生,头发断了好歹还能再长,可她这双伤痕累累的手,实在让人心疼极了。
“你倒结实了许多,也长高了。皮肤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
宝珠抹了把脸,恨恨地说:“一言难尽,我把大伯一家杀了。”
李元瑛一愣,想起杨行简的求救信,不知她在洛阳经历了什么劫难,心想她行事必有缘由,于是说:“杀就杀了吧,这也是李家一脉相承的传统。”
兄妹俩执手凝望了许久,宝珠忽然想起韦训,泪眼婆娑哽咽道:“我原本有个要紧的人,想要介绍给阿兄……可是他……他……”
李元瑛猜到妹妹与那高手护卫恐怕是旅途相处,日久生情,听到他的死讯,心底悄然一松,口中却温言安慰道:“是姓韦对吧?等回到城中,我寻个京兆韦氏的望族认他为义子,这样墓志能写得得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