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你二人务要谨慎,以免再遭祸患。”

说罢,饱含深意地看了苏轼一眼。苏轼恍然未觉,和苏辙一起点头:

“是,父亲。”

【苏辙的奏折或许曾让宋神宗动容,接着,张方平,吴充等人也为苏轼鸣不平,连谪居江宁的王安石也向皇帝上书,说,怎么能有盛世而杀圣才这样的事呢?】

沈括一愣,随即垂眸:“竟然是王介甫。”

但转念一想,毕竟又有几分情理之中的感觉。

另一边,欧阳修亦是轻叹:“王介甫毕竟是君子。”

他没有看错人。

客栈。

苏轼也微微动容:“王介甫当真不负盛名。他既谪居江宁,新党之中,恐有小人得势吧!”

他想起历史上变法诸人的遭遇,忽然对未曾谋面的王安石感慨起来。

另一边,皇宫。

宋神宗愣了一下,神情有几分晦涩:“谪居江宁……”

他我后来,到底是把先生给贬了。

【王安石的仗义执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品格,也窥见了宋代文人相交的一点。

顺便说一句,虽然苏、王二人政见不合,王安石也因为变法一事几乎算作众叛亲离,但他本人却实在是个君子,一心为公。

他在地方多年,深刻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所以上书进言,以雷霆手段推行变法,务求强宋,置自身毁誉于不顾,是历史上难得的改革家。

新法当然有弊端,苏轼的有些批评也比较中肯,但总的来看,变法中也孕育着变强的机会,可惜队友难带,又缺少完善的机会。经济特区真是一个创举啊,不知道王安石有没有试点,要是能试点一下就好了~】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