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3)

世的瓷器。每一次喝报,每一处填录,柳七都极尽斟酌细致,不敢有丝毫松懈。

沈忘没有打扰她,而是绕屋而行,寻找有可能被凶手忽视的线索。

施砚之?的确是爱书之?人,书斋目之?所及几乎都被各种?书卷塞满了,墙角堆着几个大大的箱箧,里?面亦是满满当当的书,斯人已逝,可珍爱之?物却永存,不能不让人感到唏嘘。

长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笔海中插着的笔如枝杈一般根根竖立,一支沾满了墨的湖笔被搭在莲藕笔掭上,显然是被杀害之?时,施砚之?正在撰写着什么,刚刚搁笔便?命丧黄泉。或者?说,凶手是施砚之?熟识之?人,让他尚有余裕搁笔起身,而不是掷笔呼救。

沈忘将目光投向施砚之?昨晚书写的内容,粗略地读了几行,一抹苦涩而怅然的笑便?漫上嘴角,如同秋夜骤然袭来的暴雨,将沈忘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这几句诗,摘自宋时绍雍的诗作《知音吟》,施砚之?写的极是快意流畅,显然昨夜与沈忘等人的相聚,让他胸中激荡,难以?入眠。沈忘只觉得胸口一堵,喘息声不由得艰难了起来。

柳七听见沈忘声音有异,便?停下手中的动作望向他。只见沈忘只是直愣愣地盯着书桌上的一叠白竹纸,脸上泛着苦涩得让人心?酸的笑容。

柳七心?中暗叹,她自是见过他这般样子,在面对惠娘的尸身时,他也是这样沉默地与自身对峙,似乎不用哀痛将自己折磨得形销骨立,便?对不起死者?一般。古人所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怕就是沈忘这般人物吧……

“沈兄可知,我独自勘验的第一具尸身是谁吗?”这是第一次,他们二人之?间的沉默,竟是由一向寡言的柳七打破。

被柳七这样一问,沈忘方才觉得自己又能呼吸了,便?像溺水之?人般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尽可能平静地回答道:“你倒是未曾对我提过此事,停云不妨说来听听。”

柳七点了点头,缓缓坐在尸体不远处,一块没有被血迹侵染的地面上,仰视着沈忘,道:“我第一次勘验的尸身,是我入仵作一行的师父,大家?都喊他‘老周’,我也是在他身死之?时方才知道他的全名是周春蛟。”

柳七拍了拍自己身畔的药箱,轻声道:“我这箱子里?的银针和苏合香,都是他留给我的。我这一手勘验之?法,也皆是师承于?他。所以?,能为他验尸,擒获真凶,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报偿。”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区区八字,重逾千斤。”柳七抬眸,声音缓慢而坚定。

捧头判官(十)

是啊, 这?简简单单八个字,也就?是他?目前能为施砚之做的最好也是最后的事了?。沈忘精神一振,感激地朝着柳七微微颔首, 摒弃心头?杂念, 再次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案情之?上。

当人不再被感情所左右,五感便愈发清明,沈忘突然发现了案桌之上他?曾经忽略的一样东西。

那是一本他?略有几分熟识的书卷《沈郎探幽录》,那是由施砚之?创作,以沈忘、柳七和程彻为原型的探案话本。昨晚, 他?们四人都?曾传阅此书,尤以程彻为最,几乎可以说是爱不释手。而此时,那本书正被胡乱地塞在几卷画轴之下, 书的皮面已?经褶皱不堪。

沈忘还记得, 昨夜施砚之?取出书卷之?时, 珍而重之?的动作与神态, 他绝不可能这般对待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作品。他?将画轴下的《沈郎探幽录》取出, 缓缓翻开书卷的第一页……然而, 书卷的第一页只剩下残碎的纸片, 竟是被人野蛮地撕扯了?下来, 几乎连带着拆坏了脆弱的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