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导致弘文馆中人才分流。

而原本就更倾向于从乔琰这里得到任命的武将,现在也就更加不需要犹豫了。

“而后便是这位乔并州对各方的态度了。”许攸接着说道,“平北中郎将吕布,安南中郎将褚燕,平凉中郎将傅干,征东中郎将麴义,您怎么看这四个职位?”

在如今的军职体系中,因将军号不常置,所以中郎将往往是绝大多数武官所能升迁到的最高点,要实现从校尉到中郎将的突破,也不亚于是阶级的跨越,何况是这种带有四征四安之类名号的。

哪怕许攸不说袁绍也能看得出来,这几乎就是四方征讨的核心成员了。

那个方位之前的字,也确实就是乔琰对各地态度的体现。

平北平凉平的是北面的鲜卑和凉州的羌人与豪强。

在她依然保持着武力威慑与合作的情况下,这个“平”更像是令其安定的意思。

安南安的是南面的益州刘焉、荆州刘表,甚至是更南边的南蛮、山越,又或者是那扬州的孙策。

这些人是她目前既要警告又要拉拢的对象,也就直接反应在了褚燕的官职上。

征东,征讨的便是东面这些与她、与长安朝廷作对的人。

公孙瓒所在的幽州相对于她来说是这个东。

他袁绍所在的冀州对她来说当然也是那个东!

袁绍拍案而起,“征东……好一个征东!”

且不说以麴义为征东中郎将,是否还代表着她借机对西平麴氏的发起的又一次拉拢。

这个征东中郎将之名,分明就是对他袁绍所下的战书!

246. 246(一更) 尔等无用

不过若要乔琰说来,这些安南、平北之类的名号,虽然确实代表着对各方的态度,但她还没打算这么快就跟袁绍开战。

与其说这是对袁绍的战书,不如说这是给长安朝廷以及她麾下的部从所画的大饼。

在她刚完成了攻克汉中之战的情况下,她若说自己想要征东,其中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就要比之前高出不少。为了达成统一天下的目的,这些朝中的大臣势必会对她提出的建设长安要求做出满足。

这才是对乔琰来说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袁绍与袁术之间的交战她会关注甚至干扰,但绝不会亲自参战。

此外,有些职务的安排大概并不会传递到袁绍的耳中,因为这对于长安民众来说,好像并不是一个需要过多关注的东西,有些人在目前也不应当叫做乔琰的下属。

比如说,实际上她麾下被调度到太守位置上的,并不只有三个人,而是五个。

除了身在对峙公孙瓒前线的张辽,督辖汉中的徐庶,以及于关中演兵的赵云之外,还有两个太守的位置在这次擢拔中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