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少年沉默文静,全神贯注地听着那些人的交谈,偶尔还与诸葛亮交流两句。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好像是哪位到访此地的文士将自家的子侄辈也给带上了。

然而也不知道是这两个少年交流到了什么话题,忽然就小声争执了起来。

演变到最后,竟成了在其他人中途停顿的时候,那陌生的少年忽然要求和诸葛亮来上一场辩论,为他们方才没能说服对方的话题找出个结论。

想到乔琰对诸葛亮的重视,加之那出言一争结果的少年好像也非池中物,身在一旁的崔钧连忙让人给乔琰报了个信。

这报信之人听乔琰问出这话,还当是自己说得急了口音有点重。

他便又重复了一遍:“那少年自称名叫庞统。”

232. 232(一更) 卧龙凤雏

庞统?

这显然不是有什么重名的情况,就是那荆州的庞统。

他的到来,让乔琰也不免有些意外。

也实在不怪她会有这种表现。

即便是对三国历史最为陌生的人,大概也会记得那句“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能不能安天下的姑且不论,庞统这位凤雏在司马徽的评价中能和诸葛亮齐名,绝非等闲之才。

此时骤然听闻诸葛亮与庞统会面,还是以近乎于争端的方式,听起来倒是很有一种宿命之友的意味。

诸葛亮因荀彧的建议,从徐州搬迁到了并州来,进入了乐平书院就读,并没有如历史上一般避战祸于荆州,却还是与荆襄人士庞统在这长安弘文馆中有了这样的一出会面,谁说这不是一种缘分。

乔琰顿时来了兴致,搁下了手中的笔,起身准备往弘文馆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