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2 / 2)

噹噹噹

三响洪钟连鸣,整个考场渐渐安静下来,何知府走出考官席,对天拱手,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本次朝廷特开恩科,于洛阳设童生大比,为国招贤,无论身家年纪,但凡能入前三魁,便可保入殿试,纳为良臣。现本官宣布,本次童生大比,开始”

话落,众人神情一肃,考生们不禁屏息凝神,等待接下来的考题宣判。

在场这么多人里,唯有琅琅着急地望了眼观众席上的空位,娘亲怎么还不来?

“第一轮为‘书学之比’,不过较以往不同,略作改动。”

说罢挥下手,众人齐唰唰地朝身后望去,但见南面入口处,十几个官差搬上五扇巨大的屏风。

那屏风足有两米高,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根本看不清楚!

考生们不约而同地朝着何知府看去,等他解释,但见他微笑道:“每扇屏风上记录了一位名家未曾流传之作,有翰林院谢阁老的《天工开物》,亦有岑大儒的《沧海赋》,待到钟响,每人可离席选一扇屏风记背,然后回席抄默,总共半个时辰,抄默最多为胜,听清楚了吗?”

这话一落,观众席上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抄默?这是考记性麽?”

“半个时辰,这时间也太短了啊!”

“是啊,那屏风上的字根本看不清,密密麻麻的,考生们怎么能全部记下来啊?”

“只选一扇屏风,可我看那些屏风上面的字都很多啊!”

不过不管这边说得再怎么热闹,那考生席上倒是没多少反应,时下学四书五经,都是靠死记硬背过来的,所以考生们并不觉得考记性有什么不对,只是恰如一些人说得,那屏风上的字实在是太多了,连他们看了都觉得头晕。因此有人担心记不下来,有人担心记了又忘,当然也有如唐轲这类天生记性好的,气定神闲,只是眸光一瞥,发现旁边那孩子握紧小手,面色焦急不已。

唐轲以为他是在发急,念着对方年纪小,好心劝道:“你别慌,默记最忌被人打断,待会儿选一扇屏风,记下全文再行抄录,不要记几句就往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