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2 / 2)

数年间李清一直长在宁王府,很少与母妃相见,直到开元十三年才重新回宫。

武惠妃想与儿子拉近感情,可惜她还有年幼的盛王要养。李清与亲母分离了十几年,再回宫已然接近成年,母子两虽然都有意与对方恢复关系,却又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每每相见总是相顾无言。

这个时候,李林甫的出现便有如神助。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是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真论起来乃是李清正经的长辈。

偏他又是个再精明不过的人,精通音律,言语动听,都不怎么费心便博得了李清的好感,还被其引为知己,时常一切谈文论道。

李林甫也借机劝说李清,要他多多亲近自己的母亲,一来二去果然有效果,武惠妃十分感激他。

毕竟是宠冠后宫的女人,有惠妃帮忙的李林甫越发顺风顺水,很快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

“呵。”

一说起武惠妃和李林甫,薛国公主便面露嘲讽。

“那武氏是个再长袖善舞不过的人儿,结果对自己儿子反而束手束脚,她若是拿出一半儿的手段摆布寿王,哪还用得着李林甫,寿王不也是男人嘛!”

“青阳,慎言!”

王守一恨不能一把捂住妻子的嘴巴。

这可不是在祁国公府!这是在湾州在南洋!武家不是也有人在岛上呢?!

薛国公主也自知失言,啐了两口,低声道。

“我这不是心疼你嘛!那李林甫如此嚣张,他要不是攀上了武氏,他凭什么能跟你大呼小叫的,以前姜皎活着的时候他可不是这副脸孔!”

姜皎是李林甫的舅舅,楚国公,从年少时便与李隆基和王守一相交,李隆基登基以后,姜皎更是一跃成为殿前大红人,风头一时无俩。

姜皎的妹妹嫁给了李林甫的父亲李思诲,长平王一脉到李思诲一辈已然沦落,李林甫的亲爹终其一生只混了个扬州参军,正七品,比薛大壮还矮了几级。

可以说,李林甫完全是依靠舅父姜皎的拉拔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待姜皎病逝,李林甫便在朝中没了靠山,思来想去,还是投了武惠妃。

王守一那时候也不是不生气的,毕竟他跟姜皎相交多年,李林甫明知道武惠妃跟王皇后立场冲突,不来投他王守一偏选了武氏?这是看不起他还是怎地?!

其实他想的没错,李林甫就是看不起他。

李林甫觉得王守一这两口子没脑子,之前要不是运气好,早就折在兴庆坊厌胜案中了。王家其实最有脑子的就是老国公王仁皎,王仁皎一死,王皇后和王守一都不是武惠妃的对手,到时候不但借不上力,说不定还要跟着吃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