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1 / 2)

三人组的小帆船就是在此时靠上了虾夷国的岸边。

能和倭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应该说虾夷国的实力与倭国也算不相上下,至少在武力这块旗鼓相当。

所以小帆船一靠近近海就被发现了,有虾夷国的军将登船检查,待听说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商人,那军将表现得十分惊讶。

“大唐的商人?那你们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的海岸?”

大壮心说多新鲜啊,我要绕行新罗和熊袭我不走你这儿还能走哪?我要是粮食够用我就直接往东进太平洋了。

那军将也觉得自己的话说的有点不妥,于是便又找补了一句。

“我是说,你们一般不都是走岛的另一边,穿过粟末那边的海峡过来的吗?”

“而且大唐的商人很久都不出现了,听说是大祚荣那边说了我们的坏话,说我们又穷又不讲道理,商船来了就会抢劫一空。”

这事儿大壮倒是没听说过。

他之前的活动区域主要在碛西和海州,这两处距离大唐东北部都很远,而且安西都护府与安东都护府也没什么往来。不过748之前回长安给李隆基治病,当时在大明宫他曾经有人提出让皇三子李亨、皇四子李琰遥领安东都护之位,被生病中的李隆基一句话给否了。

李老三当时咳得难受,说话也十分不客气。

“嗣直乃是实领,在碛西事必躬亲,方有了如今西域平定之势。嗣升嗣真尚在年幼,若真有此志也应亲赴营州,要个虚名有何用?”

说让孩子去营州,朝中瞬间安静了。

营州那是能随便去的吗?且不说渤海郡靺鞨部能征惯战不下于突厥,单就那地方的苦寒和贫瘠两位皇子就受不了,这可不是赴任,这是流放。

不过拜这事儿所赐,大壮对于大唐的安东都护府也有了些了解,知道这边的情形和安西差不多,朝廷都设了羁絮府进行管理,倒是不用担心之前倭岛的事件重演。

于是他大大方方地亮明了身份,说自己是大唐派出的招抚使,在此停靠乃是为了出使任务,希望虾夷岛的军将给予方便。

谁知他这样说,那军将竟然一脸惊讶。

“什么?招抚使?怎么你也是招抚使吗?”

“你们大唐到底派出多少使者来靺鞨?”

“前阵子倪属利嵇命我招待两位招抚上岛上,他们一个姓……姓鞍,一个姓屎,说是从大唐的长安城过来的,你们可是一起的?”

大壮:……

你说的应该是安姓和史姓吧大唐哪有姓屎的。

他摸了摸下巴。

不过,礼部有这俩人吗?

第202章 不虚此行

这年月, 使节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当的,尤其这个“招抚使”一职还是李隆基给748特制的,从七品的招安类使节放眼大唐也没有先例。

主打一个“又想让人干活,又不想给太高名分, 太低了又怕丢脸”的拧巴。

748这招抚使的文牒是礼部核发的, 全天下独一份,领取的时候礼部尚书还特地给它看了出使的名册, 暗示它能跟这些能人同为使节乃是多大的荣耀。

748那是电脑啊, 一眼扫过去人名全记住了, 连带着这些人出使的地方,路线也都一清二楚,它十分确定这里面没有姓安或者姓史的使节, 大唐也从来没有派人出使黑水靺鞨。

那个叫“倪属利稽”的黑水部族酋长很可能被骗了。

“不会吧……”

那军将喃喃。

“那两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他们身上还有带着安东都护府官印的文书呢。”

“你们见过安东都护府的官印吗?”

薛大壮反问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