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2)

“你不是出家人吗!?出家人不是讲六根清净不近酒色财气, 难不成你是假僧!?”

在大唐前期, 寺观私度僧尼的风气盛行。因为寺院的土地不用课税,做僧尼可以免除赋役,所以寺院大量吞并土地, 甚至有些信徒将全部身家都挂在寺院名下,以逃避租庸调。

僧尼人口泛滥, 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收入。早在贞观年间就有给僧尼发放度牒的制度,只有取得了朝廷发放的度牒, 出家人才算是正度, 否则便是私度。私度者,度一人仗一百, 二人罪加一等,最多可判流三千里。

可即便是这样,私度僧尼的寺院依旧屡见不鲜。伪造篡改僧尼籍账, 或挂名其他寺庙,或干脆伪造个寺院名称,寺院相互之间还会彼此掩护, 防不胜防。

姚崇于去年上书李隆基,论及僧尼伪滥的问题, 请求精简僧尼人口。

李隆基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下令彻查私度,清理伪造的籍册和田产,要求没有合法度牒的僧尼全部还俗,据说清理出三万的人口数。

如今汰沙工作正在进行中,明悟和尚又正撞上了枪口,怎么可能不查他。

一查,他还真是个正度。

不过他虽然是有正经文碟的,但不代表他就没有问题。

比如他挂籍的秋元寺就是私度的重灾区。秋元寺名下的产业多到惊人,但寺里僧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度牒,包括明悟的几个“徒弟”,按律流放个三千里毫无悬念。

明悟也知道自己这回算是逃不开了,现在只求少遭点罪,问什么就答什么。

“是个带着幕帷的女人,中等身量,身形瘦削。她不说话不露脸,只用手比划,或者写字,写完了的纸都要带走,她穿着一身黄色的布衣,坐着辆马车来。”

“赶马的是个黑脸汉子,个头不高,其他的我也没注意,只记得马是头棕马。”

这些特征毫无辨识度,尤其是在长安城这样一座庞大的城池中,每天来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找人根本是在大海捞针。

更别说对方有意隐瞒了信息,几乎避免了都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细节,想找到委托人几乎不可能。

“那他说没说是谁有大气运、身份显贵?”

李成器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