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 / 2)

张说搞得花活!?

他回朝中的时候张说没少使绊子,他把对方踢出长安的手段也不光彩,所以现在格外忌惮张说起复。

这酒要是张说献上来的,那他少不了要治他一个奸佞误政的罪过。可偏偏这酒是宋王长子送过来的,孝敬的还是自家老爹……至于陛下、申王、岐王、薛王为什么也都喝醉了,那只能说太上皇这一支的李家儿郎友爱亲善,还是件值得夸耀的好事。

就……很气,但没地方撒!

今天再上朝,一大早就听到太原郡公在跟宋王讨酒喝,姚崇这堵心劲儿就甭提了,只盼着能快点进殿,不想再听这些烦人的闲话。

辰时整,众臣进殿。

李隆基那日的确是醉的不省人事,之后也宿醉了两日,但除了头沉他也没什么别的不良反应,这两日都是正常批阅奏章。

他也看到了张说上的那本奏折,关于薛三郎救人的事儿。

李隆基十分喜欢这种曲折惊险的剧情,对张说描述的整个手术过程啧啧称奇,也很意外酒精还有如此功效。

他把李琎召进了宫,问他张说写的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李琎看完了奏折点头,说当时的情况和张刺史说的一样,并着重强调了堂兄的刀和他的酒在救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真的,酒精还是我亲手蒸出来的呢,就用薛三郎做的那个长脖子瓶。”

李琎给李隆基比划鹅颈瓶的形状。

“就这种,要把头道酒里的精华蒸出来。头道酒是不能喝的,薛三郎说里面精华和糟粕混在一起,人喝下去容易中毒。”

“蒸过了头道酒之后,二道三道就可以入口了。所以烧刀子最开始是被叫做二锅烧的,因为它是第二道酒,后来张刺史说这名字不好听才改成了烧刀子。”

李琎难得有给人科普常识的机会,一开口便滔滔不绝,讲的根本停不下来。

李隆基还挺爱听他说。在李琎的描述中,桥东村是个和长安城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接地气但又十分新奇,每天过得都热热闹闹、鸡飞狗跳。

“你说薛三把大郎送他的刀劁猪了,那大郎怎么说?”

李隆基问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