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瓜尔佳氏一来就水土不服,瓜尔佳氏生了场病,自然是不能带着病气进宫见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

谁知瓜尔佳氏病还没好,太皇太后就薨了。

这一下就要国丧了,国丧期间哪能敲定这婚期,自是让人回去了。

国丧三年一过,就让人回京再议与太子的婚事了。

结果这人就成了圣上的后妃了!

情况变得太快,一时间让他们有些不知道如何看了。

虽然太子的赐婚旨意仍下来了,太子妃还是出身瓜尔佳氏。

是原定太子妃的妹妹,表示这定的就是瓜尔佳氏。

石文炳有四个女儿,又不只有一个女儿。

而且先前确实没有明旨表明是哪位瓜尔佳氏,就算提前派了嬷嬷过去培养,但这还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又没人眼睛长在那里了。

就是大多都可默认了选中的是石文炳的次女而已。

因为当时圣上为太子相看太子妃人选的时候,瓜尔佳氏就只有次女是和太子年纪相仿的。

石文炳长女是已经嫁给了辅国将军爱新觉罗德义了。

三女年纪还要小,当时才一两岁,四女就更别说了,还没有出生呢。

毕竟太子向来是皇上最为看重的皇子,对他的一切都很上心,更是亲自培养。

为其挑选的太子妃人选,自然也要是方方面面都要最好的。

不仅出身要显赫,更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势必要为自己的宝贝太子挑一个完美的太子妃。

当时提前挑选定了瓜尔佳氏,康熙便立马派遣嬷嬷去专门照着一个合格的太子妃来培养的。

否则等到了和太子完婚的时候,再让其着手学着怎么当一个太子妃显然就有些仓促了。

而且太子妃的性子也是要专门培养的,不能出格,一举一动都要符合一个太子妃该有的典范,才能够配得上太子。

没有明旨,那都是因为万一这培养过程中,不符合预期可是要换人的,康熙可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太子。

这千挑万选的,瓜尔佳氏也不负众望,品貌端庄,一举一动都堪为女子的典范,出席一些活动露面也都是表现得非常好。

这些都由专门的嬷嬷专门记录下来,然后送回京城。

如今瓜尔佳氏回京,就是因为要来明旨敲定婚期,筹办与太子的婚礼了,毕竟是国丧之后的第一件喜事了。

也是让太子和未来太子妃两个在婚前可以见见面,培养一下感情。

这俩位,上回见面都还是七八岁那会儿,还只让太子隔着距离看了大概是哪一位。

康熙二十七年,人是来了京城,结果因为水土不服病了也未曾得见,就因为国丧被送回去了。

现在人来京城了,可不得见见面,培养一下感情。

皇太子的婚礼先前没有过制定好的规制可以参考,所以就算是筹办,也没有个可以遵循的先例在。

光是敲定大婚的流程都要不少的时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决定下来的。

毕竟先前没有皇太子,礼部都只是筹备皇子的大婚,这就有原本的规制在那里可供参考。

皇太子是自开朝以来的头一位正式册立的太子,是储君,婚礼规制自然不能与皇子的一般无二。

所以趁着婚礼筹备要花不少的时间,先前瓜尔佳氏人远在江南不方便见面。

这会儿回京,现在的风气也还没到后来那种,自然是可以见面培养一下感情的。

结果这面还没见呢,就出了事。

一夕之间,这太子妃的人选就换了人了。

这这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荒唐。

虽然没有明旨意,但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