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安随同出征准噶尔。
一举成名。
完全就是个杀将。
在噶尔丹总算伏首平定准噶尔时,认为准噶尔就算这次平叛过后降了会乖顺一段时间。
但准噶尔内有诸多部落,就算平和,也只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和,以后定会反复,降而复叛,到时候朝廷再度西征会耗费不少粮草人力。
就有人说继续征战所耗费的也需要不少的粮草,既已经成功平叛成功没必要再继续下去了。
要不是这回绥安在其中表现相当亮眼,是天生的将才,早就说毛头小子懂什么了。
当时绥安就说,不需要耗损额外的粮草,也有办法继续打下去。
以战养战。
要以战养战,要供给整个军队推进战争的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掠夺,屠杀。
最终大军班师回朝,独给绥安留了一只几千人军队,就让他用以战养战的方式尽可能的清理一下准噶尔的人口。
而他显然要完成得超乎人的意外,狠辣完全不输于老将,如同打猎般的推进,剿灭牧民和农民数万,男丁一律处死。
如果碰到大批的牧民来降,他则不会让人立刻剿杀,而是分批运往内地,再全部处死。
以一种从容又狠辣的方式在尽可能的剿灭准噶尔部落,用各种方法削减着人口数量。
当初三十二年那场绥安年纪还不够,没赶上。
像这样的部落众多的地方,最常发生的就是降而复叛,一个大势已去的噶尔丹都能让他们复叛,说明骨子里就是反复的,不做绝,单单只用和亲的方式维系,就会给以后留下更多的后患。
如果说先前只是崭露头角就说明他是天生的将才,那后边的以战养战,无疑就是有杀将之名的白起和功冠全军霍去病的结合体。
一样的年轻,就从只是一开始带他去征战主要是见见世面,让他扫尾剿灭点部落,结果最后把愣是把西蒙诸部清剿干净了。
赐封大将军王。
却一点没人觉得这是因为皇后的儿子,皇上多有看重,才会建功比其他人容易,只要表现不错,这赏赐赐封就能给到位。
但这表现得何止不错啊!
带着那支军队就这么横扫了准噶尔诸部,硬是杀得那偌大的北疆,竟似乎空无一人了。
当初大阿哥头回去随同出征的时候,疏忽被诈降了放跑了噶尔丹,最后还是裕亲王替大阿哥背了这锅。
就有点不够看了。
换做别人都比皇子都比得更下去了,那就是多少有点给没脸了。
但这现在还能说也是皇上看着精心培养长大的儿子,那么优秀自然是骄傲欣慰的。
皇后的九阿哥胤旭也是一点也不逊色,天资聪颖,比之太子殿下也丝毫不逊色,比起太子近些年与兄弟相处关系的紧绷。
九阿哥倒是更为亲和一些,与大多数哥哥们的关系,明面上都较为友好亲近。
比起他,大阿哥就像天生就与太子不对付,即便因为先前那包衣家族的缘故,大阿哥是退了,但还是会时不时与太子呛声。
大阿哥这边不行,那些宗室亲贵的就往八阿哥身上压了。
没往九阿哥那里压,是因为九阿哥背后本就有舒穆禄家和郭络罗家了,更何况九阿哥也不像个好把控的。
绥安看着长相精致俊秀,笑起来也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结果准噶尔这回的剿灭事件就知道这是个面甜心黑的,狠辣老练完全不输,又战法诡谲,出其不意。
整得也不敢小看九阿哥了,没准又是个面甜心黑的。
因为九阿哥的同胞姐姐胤姝,听着秀丽娴静的姝,但脾气也是个不小的,才几岁教养嬷嬷想拿捏结果最后什么结果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