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返回小镇,他已在此待了七八日。我劝他回临安,他总是岔开话题,故意回避。

在小镇附近游览两日,再无地方可去,这日早间,在客栈用膳,他吃着米粥小菜,津津有味。我想了想,道:“二哥,这里打探不到临安的消息,不知上官大哥和嫂子怎样了,你还是回去吧。”

“让二哥好好吃这顿早膳吧,稍后我们去湖边再详谈。”他头也不抬地说。

“好。”我埋头吃饭。

饭后漫步出镇,来到湖畔。六月流火,艳阳高照,万丈光芒将小镇的碧水蓝天妆点得璀璨流光,空中浮动着看得见摸不着的金芒,耀花了人的眼。

早间的湖风徐徐拂来,带着一点潮气,使得这盛夏不至于那么闷热。

赵瑷临水而立,身姿轩伟,洁白如云的衣袂微微拂动,“三妹,自我懂事起,就在临安,所见不是宫墙,就是郡王府,要么是熙熙攘攘的街衢。如此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镇,还是第一次见。说实话,我很喜欢。”

“二哥,你只是一时的新鲜罢了,也许再过半个月、一个月,你就会看腻、呆腻,就会觉得,还是临安的繁华适合你、令人难忘。”我担心,他会做出令我为难的决定,“这是平江府最小的一个小镇,不适合大宋普安郡王。”

“这里的碧水蓝天宛如一幅宁谧的江南画卷,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偏僻,街市却很兴旺,客栈、酒楼、各种铺子,客人不少。假若在镇上开一家风味独特的小吃铺,应该能养活自己。”他不理我的话,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

“二哥……”

“三妹,我决定了,在这里开一家粥铺,就叫做‘众所粥知’。”赵瑷转首看我,嘴角噙着淡淡的笑,“你不必再劝我。”

我冷冷道:“不行!你必须回临安,我也要回家!”

他自顾自地笑道:“你可以回家,反正这里离你家并不远,但你必须帮我,你就是‘众所粥知’的掌柜。”

无论我怎么说、怎么劝,他铁了心要在镇上开一家粥铺,十匹骏马也拉不回去了。

他选择留在这里、留在我身边,自然有他的私心,但是他不说,我也不会挑明。

三年前,他与我在临安相识,从此他就一直呵护、保护我,为我挨了一刀,在皇宫为我挡了一箭;我有难,或是我有什么麻烦,他都毫不犹豫地出头、为我辩解,事事为我,做尽一切,却不思任何回报,只是默默地付出。

他为我所做的一切,一点一滴,我铭记在心,感动在心。我视他为兄长,和哥哥一样,是最亲的亲人,除此之外,我再也无法酬谢他什么。因为,一颗心已经被他人占据,占得满满当当。

我逃狱、逃出临安,顺带拐走普安郡王,父皇一定勃然大怒,一定恨死我了。然而,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够逃出所有人的眼线,从此隐姓埋名,过着简单的日子,荣华富贵皆可抛。

唯一心痛的是,此生此世,与完颜雍无缘再见……

这晚,赵瑷亲自下厨,做了几种口味的粥让我尝,有玉米粥、瘦肉粥、莲子红枣粥、青菜粥和鱼片粥五种,味道相当不错,可媲美大厨水准。

想不到堂堂大宋普安郡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竟然会煮粥,而且厨艺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