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昭将记录下的一叠纸拿出来,正要走,程弯弯叮嘱他道:“这是一个机会,你好好把握。”

程昭整个人愣住。

他终于明白,二姑为何会让他全程记录灭蝗过程,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纸上留存。

他以为,二姑记录下来,是为了让他念给村里其他人听,或者留着明年再用同样的法子灭蝗。

原来,是为了给他铺路。

去年有蝗灾,田里颗粒无收,今年若是再来蝗灾,不知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解决蝗虫,这将是一个大功德……这确实是他目前最好的机会。

明明是二姑想出来的法子,却被二姑按在了他的头上。

“二姑,我不能去!”程昭声音坚决,“我知道二狗以后想做生意,让他多和县令大人接触,以后去镇上做生意也便利一些。”

“让你去你就去,你这孩子哪来的这么多废话?”程弯弯故意板着脸道,“县令大人愿不愿意帮你,还得看你的本事,行了,赶紧走吧,别耽误了大事。”

她将程昭推了出去。

程昭满脸复杂,眸子深处有浮光闪动。

第115章 谁的功劳

县衙。

沈县令和袁师爷,还有主簿典吏都在,算是开小会。

平安镇辖区下三十六个村庄,他们去了最近三四个村,有不少蝗虫满天乱飞,不过这些蝗虫还是散居状态,没有密密麻麻聚集,不如去年的蝗灾看起来吓人,但也足够让人心惊不已。

袁师爷道:“去年这个时候,蝗灾已经爆发了。”

主簿面色凝重:“我看再等最多两三天,蝗虫会聚拢成灾,一切再无挽回余地。”

典吏长叹一口气:“好不容易解决了干旱之事,却再一次栽在了蝗虫上,连年受灾,税收不上,官库空虚,朝廷怕是要问责……”

几人接二连三叹气,沈县令头大如斗。

平安镇连着两年出事,他这个县令怕是都要做到头了。

这时,一个衙役匆匆跑进来:“报,大河村赵里正求见。”

上回寻水源挖沟渠时,沈县令和赵里正相处了四五天,两人相处的还算愉快。

那次别过之后,再未见过。

直觉告诉他,赵里正这次来,定是为了蝗虫之事。

沈县令让衙役将人带进来。

走进来的除了赵里正,还有一个年轻人,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袍,瞧着像是读书人,看着隐隐还有些眼熟。

“小民拜见县令大人。”

赵里正和程昭拜倒在地。

沈县令挥挥手:“跟我就不必这么多礼了,起来吧。”

赵里正从地上爬起来,直入正题道:“大人,小民这次来,是为了蝗虫之事,虽说蝗虫还未成灾,但据小民的经验来看,不出三天,蝗虫势必聚集起来,就跟去年一样,一大群飞来,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把地里的粮食吃干净。”

他的推测,和主簿的想法不谋而合,主簿站起身道:“那你今日来,可有什么高见?”

赵里正老老实实开口:“四五天之前,大河村就在研究灭蝗的法子,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是被研究出来了,程昭,你赶紧把东西呈上去。”

程昭上前一步,双手将一叠厚厚的宣纸奉上。

主簿将东西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心里不由惊叹一声,这一手字真好看,苍劲有力,笔锋凌厉,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

一叠纸放在沈县令面前,主簿典吏师爷的脑袋都凑过来。

最开始几人还看的云里雾里,都是数字,看不懂要做什么,等看完了前面的文字,后面就有了结论。

蕲艾可驱逐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