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一盒药对玉檀道:“用法都在里面清楚写着。”玉檀忙上前行礼接过。他默默凝视了我一会,叫太监进来搬东西离去。
非常感谢帮我纠正错字的朋友!
以下是废话,时间紧张的朋友请自动跳过!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率领部分皇子出巡塞外,允祀因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两周年致祭,暂时未在随扈皇子之列。康熙帝一行离京后第六日,允祀派太监与亲随人员去给皇父请安,并称将于皇父出巡中途等候,扈从回京。令康熙帝怒不可遏的是,由太监带来的允祀所进呈的礼物,竟是两架奄奄殆毙之鹰。按,此处所言之鹰,是指被用来协捕猎物的海东青,为雕类中的一种。康熙帝曾写过一首名为《海东青》的诗,对这种猛禽大加赞赏:“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当时,南苑一处地方名为晾鹰台,是康熙帝检阅八旗,比武较箭之地。鹰是满族人出猎时必备之物,允祀以此呈献皇父,是借以博取欢心,而绝不会故意送上殆毙之鹰,自招重罪。
殆毙之鹰很容易被理解为喻比康熙帝垂老多病,行将离世。为此,康熙帝恼怒到极点,以致“心悸几危”。他除去怒骂允祀,公开允祀于二废太子时所奏“妄言”并予痛斥外,还说出“朕与允祀父子之恩绝矣”这种绝情之语。
允礻乃被复立为太子后,允祀为群臣所拥戴这一问题,仍使康熙帝备伤脑筋,“数载之间,极为郁闷”。二废太子中反太子派出力甚多,这更使他担心允祀将会进一步提高威信,成尾大不掉之势。
康熙帝对此亦不讳言。他在毙鹰事件发生后说:“此人(指允祀)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
----------
我个人对老八政治道路上的转折事件,“毙鹰事件”,坚持认为绝对不是老八所为,但究竟是何人所为,我有很多猜测,一,同争皇位的阿哥,(这里面又有多个可能性,三?四?十四?),二,曾经因为八阿哥,家破人亡的人。老八在朝内的仇家也不少。三,我甚至认为就是康熙自己所做。
毕竟‘毙鹰事件’发生够蹊跷,而康熙的处理也可以说极为草率,结合康熙晚年奏折上频频出现的恐惧和无力感,我个人觉得即使不是他设计,也肯定是因势利导。
第二卷 第十四章
刚能下地行走,浣衣局就派人来命我收拾东西过去。玉檀忙找了两个太监帮我拿好东西,我让她留下,我自个过去就可以了。她一言不发,固执地跟在我身后。
浣衣局主事太监张千英见我和玉檀一前一后进来,忙起身相迎,我向他请安行礼,他一面笑说:“不敢当,不敢当。”一面坦然受了一礼。玉檀一时脸色颇为不快,向张千英草草行了个礼问:“屋子可安排好了?”
张千英笑道:“早就安置妥当。”说完叫了人进来,吩咐领我过去。
“什么东西?架子端得这么快?”玉檀低骂道。我道:“以前他向我请安,如今我向他请安,都是宫规而已。你一向聪明伶俐反倒连这个理都不明白?你若连这都受不了,就赶紧回去吧!”玉檀满脸不喜地盯着前方,不再多言。
我四处打量了下,笑道:“很干净,也亮堂。”玉檀打量完四周,冷着脸让人把东西搬进来搁好。她正帮我整理被褥,两个姑娘嘻笑着进来,看到玉檀和我,都敛了笑容,肃容向玉檀请安,玉檀紧走几步上前,一手挽起一个笑道:“两位姐姐请起,我往日过于懒惰,不怎么到这边走动,看两位姐姐眼熟,可名字却叫不上来。”
瘦高个,两颊张着几粒雀斑的回道:“奴婢春桃。”旁边个头适中,容貌还算秀丽的笑回道:“奴婢艳萍。”玉檀拿了两份银子出来,笑说:“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劳烦二位,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