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母被这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问懵了,“什么张书记?”

“还能有谁,张若琳的爸爸,他老婆哪儿人?”

陈母转过头,狐疑地看着陈逸,他斜着身子,却目视前方认真听讲的模样,语气淡得像在随口问天气。

“你怎么忽然问这个?”八年没联系的人了。

“说就完了。”

陈母:“巫市本地人。”

“那她舅舅也是本地人?”

陈母:“那是自然了。”

陈逸眉头皱了皱:“这样。”

陈母盯着陈逸,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来,却是无果。儿子大了,她渐渐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了。

但,张若琳……

“你还记得张若琳?”离开时陈逸不过十岁出头,如今已成人,年少的玩伴几多,能记住的不过寥寥。

陈逸点点头,“你不也还记得。”

陈母转过头去,目光渐渐散乱。

当然记得,真心疼爱过的女孩,恨不得认作干女儿的女孩,怎能不记得。

她和老陈都喜欢女孩儿,怀陈逸的时候,她一个淡食的上海人变得格外嗜辣,家里都猜她怀的女儿,生了好几胎的邻居也说她肚子里绝对是个女娃娃,给她高兴坏了,在肚子里的时候她就当女孩儿养,胎教也都轻言细语,闲暇了还做过女娃娃的鞋帽……

所以陈逸出生时,夫妇俩是猝不及防,就连名字都没往男孩准备。她当时对肚子里的“女儿”已经感情深厚,这么一来她甚至都不愿看襁褓里的臭小子,老陈劝她“既来之则安之”,便也就给儿子取名为“逸”。

随便得不能更随便。

张书记把女儿送到他们家代看,她是千百个愿意。张若琳打小就没了妈妈,对她也格外自来亲,她觉得小女娃可怜,也更加疼爱,弥补没生女儿的遗憾。

如果没有之后的事……

陈逸听到母亲几不可闻的一声低叹,转头看,她怅惘的神态没来得及收回,只欲盖弥彰一般低头查看手机上的讯息。

中午,交流会结束,组织方果然准备了餐会,陈母与相识的一些人简单道别,交代项凌带带陈逸,就准备离开。

陈逸忽然叫住她,“妈,楼下有家咖啡店,你去买几个麦芬带回去。”

“干什么?”

“我晚上吃。”

陈母奇怪:“你自己住平时就吃这些?”

“买就是了。”

一旁几个合作伙伴笑了笑,有人笑道:“现在的孩子,能记得吃晚饭就不错了。”

陈母向来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儿子,叮嘱了他几句就离开了。

到楼下,她嘱咐秘书去买,人刚要走,她又叫住,“我自己去吧。”

陈逸今天,过于奇怪。别说他平时就不嗜甜,就算要吃完全可以自己买,指名让她去买,她倒要看看他卖的什么关子。

**

午间,店里人多了起来。

张若琳和小妹换岗,她去做咖啡,小妹收银。张若琳还不算熟练,只给咖啡师打打下手。

“您好,需要点什么?”

“打包五个巧克力麦芬。”

“五,五个吗?”小妹确认了下,“咖啡呢?”

“不用了。”

张若琳听到对话,莫名觉得这声音带着牵引感,她下意识看了眼收银台的方向。

怔住了。

这张脸……

多年不见,记忆中的人似乎没有太多变化,岁月并未在她脸上落下过多痕迹。她只是剪了短发,干练地别在耳后,做了时兴的造型。着装不俗,气质优雅,有精英女士的气场。

陌生的城市遇到故人,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