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才学,出人头地其实很容易,又有养父母替他打点一切,连两桩亲事都说的很好,即便前一桩亲事女方突发急病去世了,也能娶到周家的女儿。
他见过未婚妻,生的极漂亮,人也温顺多礼,养母也很喜欢她这个儿媳妇,蒋放也就放心了。以前家里的事情,他都不怎么过问了,一来,他现在只是开封府的府元,还未中进士,一切等中了进士再说。
中了进士之后,他名次不错,外放三年,政绩也算是可以。
外放这几年,他看到太多迂腐的官员,太多庸庸碌碌没有心气的人,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占着位置的酒囊饭袋。
三年过后,回京述职,没想到小弟弟竟然要成亲了,还是跟一个奴婢出身的商女成婚。虽说如今都是齐民户,可这样的出身,将来回成为弟弟最大的污点。
甚至说句难听的话,母亲已经到了如此贪图人家嫁妆的地步,这样贪小便宜,可是会吃大亏的。但是找蒋羡说,蒋羡也不是什么清白的,竟然贪图人家美色,小小年纪也不正经。
妻子周氏还和他道:“其实锦娘这个丫头人倒是还挺好的,一手好手艺,在我们家那群绣娘里,工钱是最高的,听闻当时就一两银子一个月。”
蒋放皱眉:“一个月不过一两,怎么买下宅邸门面,还操持店铺,甚至嫁妆还多的。”
“这我就不知道了,听说在文绣院也做过,大抵文绣院的俸禄高吧。其实你也别想太多了,等将来十六郎进士得中,谁还在意这个不成?”周氏轻描淡写。
可蒋放却是一口闷气憋在心口,他看着蒋羡,便是曾经没有过继出去的他。
温水煮青蛙,却还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他们婚后,他倒是见过这位弟妹,倒是让他改变了一些看法。这是个聪明能干的女子,即便娘已经去世了,他们夫妇分开住,她还能够帮十六郎攀上肖翰林,家里生意都打理的很好。
“劳烦弟妹了。”蒋放由衷的说了一句,毕竟人家还记得他爱吃什么,也是不容易。
甚至在养母想送银子田亩给他们时,听说也是她直接拒绝了,蒋放倒是很欣赏这种非常有气节的人,反而是许氏,让他低看一眼。
之后,他外放仕途偶有不得意时,倒是听说自己的这位弟弟晚自己几科,居然已经进京做了起居郎,听说是走了魏家的门路,引荐给了范大学士。
而魏家为何如此下力,正因为蒋羡之妻和魏家联宗,故而蒋羡的才干才被魏家欣赏。
周氏道:“真是没想到她竟然这般有手腕,既然如此,我如我也去信一封。大家都是一家人,也不能老这么着下去。”
蒋放却不同意:“不要去信了,也不要说这些,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路。”
到了他回朝的时候,他得到了申党几位大佬的赏识,大家彼此理想一样,他亦是找到自己的存在。有些人只想出卖土地,为求一丝安寝,完全反对新法,简直愚昧至极,一群懦夫罢了。
他一直冲在前面,也为百姓办了一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