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会让你看出来。”
谁都知道真正的斋菜一般都是用水煮或者蒸比较好,但是有人就爱吃好吃的斋菜,还得吃好吃的斋菜,故而如此。
这家邸店为何客似云来,就是娘想的点子,用斋菜好吃当噱头,请了一位还俗的尼姑专门烧菜。
听完之后,吴氏恍然大悟。
因爹在并州,所以平日晚上都是他们夫妇二人陪着娘用饭,娘正好道:“绣铺的陶娘子(悯芝)孝敬了几身衣裳,你们且拿去穿,也免得我再差人跑一趟了。”
定哥儿知晓娘是刺绣起家,所以最后还是开了一家绣铺,设计图几乎都是出自娘的手中,她还常常会让人买翰林院图册和一些小画师的图,用于衣裳上。
所以,她也不耐烦常常让儿媳妇过来请安,人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做。
听吴氏道:“娘赏给我们的衣裳不知道多少了,每次都是沾娘的光。”
“看你说的,如今我跟前就你一个儿媳妇,不疼你疼谁。”娘笑道。
等吴氏生下一子后,姐姐姐夫从大名府回来了,他们是守制之后回来的。魏家虽然乃豪富之家,但是三子均分,分到姐夫手上的,约莫二十万贯的本钱,十间铺子,还有十顷良田。
定哥儿原本觉得魏家的财富在他看来曾经是遥不可及,如今却觉得和自家也差不了多少,甚至等再过几年也差不多了。
上回从吴县拿回来的银钱,娘除了给一千贯给他做花销,之后就拿了两万五千贯做本钱开大邸店。
如今家中也差不多攒下二十万贯现银了,除此之外,还有家中铺面宅子田地,他们还在挣,再过十年兴许超过魏家也未可知。
甚至做官的操守方面,爹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从不收受任何贿赂,完全是娘眼光独到,才能够赚钱。
姐姐回来后,家里又替她们接风,吴氏看起来有些紧张,若是做媳妇子的不能讨小姑喜欢,将来小姑子大姑子在婆母面前说些什么,做儿媳妇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好在姐姐这人性情爽利,都说她跟故去的祖母似的,不似娘这么沉稳镇定,也不似爹那么圆滑得体,她这个人就是大大方方的,没什么太多心思,相反,魏姐夫可就不同了。
看现在姐夫正道:“我想着您多辛苦啊,所以带了阿胶、鹿胎膏来,您可别放坏了,要记得服用才是。”
定哥儿自然也不甘示弱:“娘,儿子今日特地从樊楼叫了菜,有一道咱们娘俩最爱吃的葫芦鸡。”
……
在一旁的吴氏想,这真是又争又抢啊!
如果有一天,她成了老封君,家里儿女上杆子这么讨好自己该多好啊。
姐姐姐夫到了汴京之后,先回去魏家打扫一番,姐夫先去吏部候官。姐姐如今公公故去,婆母在大名府,倒是常常可以回来,娘也带着妻子一起去魏家串门去。
要说姐姐女红也好,帮娘做了一身衣裳,特地加了繁复的花边,妻子看在眼里,也帮娘做了两双鞋。
只不过有时候娘还是会有些失落,他知晓,到底是爹爹还未回来的缘故。
不过,爹爹还未回来祖父已经病重了,祖父的事情大家心理都有数,他老人家已经是高寿了,人到七十古来稀,更何况祖父八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