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的这户人家看着就老实,若是我头婚便罢了,如今却是没那个心思,他恐怕护不住我,说实在的,您替我找一户官家,我一辈子谢您。不瞒您说,我还有两疋提花罗,那翠罗连府公娘子都夸好呢。”锦娘笑道。

黄婆子听了心一动。

她倒是有个好人选,本府周通判,仪表堂堂,贵气逼人,上任时,只带了个小妾。若是把这魏娘子说给他也是不错,不过,还有一位陶主簿也是不错。

要不说媒人都有一张巧嘴,这黄婆子知晓锦娘手里一分好家俬,日后恐怕少不了自己的。

陶主簿那里好说,他浑家去了,正缺一个正妻。魏娘子生的貌美如花,嫁妆又多,人还年轻,他是自然愿意。

可锦娘却不甚愿意:“我只想着陶主簿,他浑家在世时,家计就颇艰难,常在我这里赊布,实不相瞒,亡夫在世时,他上门打过秋丰。说他原本分家也分得不少银钱,却不知怎地都没了。”

<br>

这陶主簿虽说做着主簿,可不擅长打理家业,自己进去就是填坑的,况且他还有儿子已然七八岁的年纪,后娘难做的很。

黄婆子心道这魏娘子眼光颇高,但她又实在是贪图她这份媒人钱,故而另外想了个主意:“好娘子,你放心,我肯定会给你找到更合意的人选,只不过我别的不馋,就馋娘子亲手做的好茶饭。”

见黄婆子也的确用心替她找,锦娘笑道:“这有何难,你老人家反正也无事,不如在我家里吃一盅酒,我亲自做几道拿手菜。”

“不,娘子给个食盒我带回去尝尝。”黄婆子笑。

要说这锦娘的手艺,一般是方二郎有什么重要朋友过来时,她才会主动做一桌菜。虽说她生于市井之中,但大酒楼小脚店只要有好吃的,方二郎都会打包带回来,她慢慢琢磨就学会了许多。

家中用醋腌制的青瓜,上面放些红辣菜做点缀,这是开胃小菜,别以为这是普通的小菜,可是很耗功夫的。

青瓜要切成每一段都相等的大小,要摆在白色描金边的高台盘上,甚至摆出来时的颜色底下的汁水都是黄澄澄的,很是好看。

第二道菜是她的拿手好菜,莲房鱼包。

再有第三道菜是是素胭脂,用莲子碾压成泥状,再与鸽子蛋混合在一起调味,加入石榴和苏木的汁液,颜色艳丽,味儿也极好。

第四道菜则是蜜炙黄雀。

最后便是一碗焖的晶莹剔透的米饭,和一份梅花形状的山药糕点。

黄婆子喜滋滋的提着出门,却没回家,而是先去了衙门。她是官媒婆,平日多有些口碑,候着周通判必经之道。

周存之年少得志,后来因为守孝后,又被朝堂不容,索性到江陵做官。他虽然祖籍杭州府,可是自小在北方长大,南边的米很是吃不惯,再不说江陵又是另一口味,他很是吃不惯,早就要寻一个厨娘来。

见到黄婆子提着食盒,他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是黄婆子谄媚的走上去道:“周老爷,上回听说您要找厨子,我这里倒是有几道好菜,想送给您尝尝。”

“哦?”周存之看她提的食盒是海棠花纹的漆盒,莫名很干净,想着自己的确数日来食欲不振,鬼使神差的答应了。

这份饭周存之让人摆了之后,先看菜色,只觉得还好,他到底生于仕宦之家,什么精致的美食都尝过。可吃青瓜第一口,就觉得整个人开胃了,再有平日他不爱吃鱼,可鱼这般做却特别香,甚至鱼肉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

饭毕,黄婆子就被喊过来了,黄婆子遂道:“实不相瞒,这些菜不是厨娘做的,是大盛布庄的魏娘子做的。我与她有些交情,她亡夫故去后,大伯子故意使人往她房里去,还想捉奸。因我在她那里赊过布,那娘子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