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坐的是一条画舫,能欣赏到沿岸的风光,桌上的小几摆着果碟点心。岸边杨柳依依,锦娘忽然似有所感,她还能帮蒋羡做一套柳叶的纱绸袍子。

还是出来好,出来会有灵感。

画舫上包娘子正和田娘子打双陆去了,锦娘突然发现田娘子虽然有许多好东西,但是却没有铺子和田亩收入,似乎多半出自于她的箱笼之中。

她曾经听蒋羡提起过,这田娘子的夫君韩主簿也出身世家,也有些办事能力,但只是个站干岸的,左右不得罪,端着世家子的身份,平日催收税款,县里的河工赈济都是蒋羡带着梅县尉在办。

正想着,见齐娘子身边的女子捧了一杯酒水过来:“娘子,请吃酒吧。”

锦娘一看,竟然是侯县令的妹子,侯三姐儿。这姑娘听说是她母亲的遗腹子,比侯县令小了二十几岁,如今到了将笄之年,据包娘子说箱笼都带来了,可能想到吴县寻摸人家。

她遂笑道:“怎么好让姑娘替我把盏子,你坐下,咱们且说说话。”

侯三姐腼腆坐下。

锦娘知晓她是姑娘家,不好多说话,又寻着些家长里短和她说话。

说话间,就到了昭德寺,这也是一座古刹。众人又坐轿子上去,到了一处大殿,锦娘又跟着出了十两的香火钱。通判夫人请了众人进去坐下,锦娘以为还和之前一样,反正做个陪衬就好,等会儿她得溜出去自己逛逛。

没想到通判夫人对锦娘却异常礼遇,不仅对她道:“县尉娘子真是和蒋县尉郎才女貌十分的般配。”

锦娘笑着谦虚几句,又听通判夫人问起:“听说你还有一双儿女,不知可曾许配人家没有?”

“孩子年纪太小,并没有。”锦娘虽然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想着应该是因为蒋羡之故,只是现下要做亲,她也不愿意,亲事是结双方之好,也要儿女们自己愿意。

通判夫人见锦娘说完不再搭话,言辞间更热切几分,她当然是打听到蒋羡乃是刘计相的外甥,姑母还是扬州窦家和杭州府周家,可谓是姻亲遍地。自然,这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蒋羡进士出身,家中殷实,她见到锦娘五次,每次穿的衣裳戴的首饰完全不同,都看起来名贵异常。

即便蒋羡日后仕途一般,姻亲不得力,就凭这份殷实,结亲肯定没错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通判夫人这次的抬举,从此县衙里称呼她就是县尉娘子,直接否认了同为县尉娘子的包娘子。

这包娘子平日无事还要生三分事,原本她和锦娘关系还算不错,可后来同时做县尉娘子,真是处处比不得人家。

尤其是杨都头浑家与她吵架时也嚷嚷:“你也只与我们这般斤斤计较,对我们颐指气使了,看人家县尉娘子,那才是真的县尉娘子呢。从不打骂咱们,对咱们客客气气的,怜贫惜老。不像有些人,穿上龙袍也不是太子,上不得高台盘。”

包娘子一拍桌子,对巧儿道:“我这次若不制服她,她还当真以为我是好欺负的。”

巧儿也不喜欢杨都头的浑家,刚来的时候还被欺负过,主仆二人也慢慢定计。

说到最后,包娘子道:“说到底也是那魏娘子的事,她也真是的,处处都要压制别人,比别人强。”

若她能让那魏氏出一回丑就好了。

**

锦娘从昭德寺回来之后,见蒋羡在家,就把通判娘子的言下之意说了,蒋羡听她嘴巴翕翕合合,什么内容他没听到,只觉得想亲她,因为她今日实在是太美了,就仿佛坐着莲台下凡的仙女似的。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锦娘被他青天白日的抱到内室,都无语了:“色魔。”

二人云雨一番,蒋羡最后情到深处,想起锦娘不想有身孕,最后还是抽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