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统北方”似乎可以理解为帮助汉室夺回北方的掌控权,荀彧尝试进行合法解读,荀彧解读失败。

我们之间的关系,难道已经到了一种你可以这般跟我谈论这种话题的地步了吗?

然而对方敢问,他怎么莫名其妙也就回答了呢?

荀彧:“只是夺得地方的话,最快也要两年左右。”

毕竟袁氏那边兄弟相争看起来好似鸡飞狗跳的,实际上人家能够争起来那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

陆离用自己的问题证明了自己跟亲爹的相似性,荀彧也凭借自己的回答证明了自己跟亲爹其实也是存在相似性的。

得到荀彧答案的陆离点了点头,从旁边拿来一份空白的纸张便书写起来。

看着陆离这幅要将自己话传出去的架势,荀彧也不慌张,他既然敢说,那自然可以为自己的语言负责。

不过看着对方奋笔疾书的模样,荀彧不由问了一句:“伯安这是要给明公写信吗?”

“不是啊。”陆离停笔看向荀彧:“我在给仲慈伯父写信。”

荀彧:???

该说不说的,这实在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给曹操写信,荀彧半点不带担心的,但是给自己亲爹写信,就让他忍不住回忆了一番自己刚刚说过的话了。

想想,应该没有什么值得告家长的内容吧。

回忆完毕,荀彧哪怕拿出了挑刺的心态,也没有从刚刚的谈话中挑出什么毛病来。

只要不是陆离准备搞什么歪曲事实,随便怎么写似乎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而对方是一个会歪曲事实的人吗?

依照荀彧的看人眼光,他不认为陆离是个没有手段的人,也不认为对方会将这种手段用在自己身上。

事实这就是很单纯的一封写给长辈的问好信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写,可能是想看看荀彧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当一个人自己不舒坦的时候,是会忍不住想要刺激一下别人的。

陆离虽然准备我不好过,大家干脆都不要过了,但对于荀彧这种君子确实有点忍不住伸爪子。

荀彧的反应很好的证明了家长的威力,多好啊,对方至少还有一个家长能够让自己担心别人会不会对着家长告状呢。

陆离一点也不嫉妒,真的,他就是有那么点羡慕。

不过孤儿其实也挺好的,要是陆乔还活着,陆离简直不敢想对方会在曹操面前如何拆自己的台。

说到父亲这一话题,曹操在外面打仗,老刘家倒是添丁进口了。

伏皇后平安生下了一位皇子,唐姬也身怀有孕了。

天子有了子嗣,这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王朝而言算是一种可以顺利传承的保障。

可是在这个时候,倒也不是没人关注,只是比起皇嗣,大家更为关注曹操那边的战况。

而与战况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曹操大本营往邺城方面的迁移情况。

空穴来风,必然有因,事实证明之前的传言显然是在给大家打预防针。

而这个情况其实也挺能让人理解的。

毕竟继续待在许昌的话,只是后勤的一些调动,就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更不用说支持长久对北方作战要造成的多余损耗了。

不论是从政治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效益来说,邺城无疑是一个比许昌更为合适的地方。

陆离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自己将伏皇后生子后,天子的一些动作告知曹操的缘故,但在离开许昌前,他有切实站好最后一班岗。

至少在将手头上的活交接出去的那一刻,他是可以确保不存在任何隐患与问题的。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陆离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