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真挚,我不开城门、不放你进来,你难道还能隔城取物、隔空杀人吗?

在人与人之间信任降到最低点的同时,青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不少人虽然想的是投靠曹操,但投靠与投靠之间显然也是存在区别的。

你是单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还是带着功绩证明自己能力前来相投的贤才,得到的待遇想也知道肯定不会一样。

想到这一点,大家都忍不住有些嫉妒曹有牧了,人家拿着写有他们名字的名单献给曹操,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功劳。

不过这种事情嫉妒也嫉妒不来,谁让对方在曹操那里有人,而他们没有呢。

[183]第 183 章

曹操在青州的进展,与陆离本人的事业运是一样的看似磕磕绊绊,实则一路推进。

总得来说,比起正常情况下的攻城,有人里应外合的曹军是一个高歌猛进状态的。

当然了,要是跟当初袁绍兵不血刃便拿下冀州相比,那就相形见绌了。

曹操向着青州发兵的消息并未能瞒过袁绍这边,不说双方敌对本就会互相关注对方的情况,那一大堆的兵马又不是隐形的,到底谁会眼瞎到看不到呢。

而且被进攻的可是自己的地盘,这要是人家都出兵了你都得不到消息,那真是活该地盘被别人夺走。

然而他们这边的援军还没有派出去,就先收到了曹操那边节节胜利,青州己方少量兵败大量投降的消息。

这个时候就算是时常好似有拖延症、反应慢的袁绍,也是用上最快的速度将援军给派出去了。

援兵派出去了,但情况并未随着援兵的派遣而迅速好转。

从传回来的军情来看,整体是少部分短暂胜利,大部分长久告急。

这些传回来的消息归纳整理一下,甚至可以起名叫做《青州是如何逐渐失去的》。

当然了,因为立场不同,曹操那边可能会起名为《我军如何一路高歌猛进得到青州》。

随着情况越来越糟糕,派出去的援军也越来越多,然而等到一切尘埃落定,青州已经姓曹了不说,自己派出去的援军本就胜少败多,回程途中被人打了个伏击,回来的人都不到一半。

当得知青州整体易主的那一刻,袁绍捂着心口险些直接向后仰倒过去。

被几个儿子冲上来扶住后,站稳的袁绍看向自己的长子,也是任职青州刺史的袁谭。

人在怒极之下是会丧失理智的,看着这个本该管理青州的儿子现在围着自己一副很焦急的样子,袁绍心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青州都没了,你在这里有什么用!

随后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那接二连三助力曹操得到青州的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