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袁绍的心意,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是正确的事情就必然是真正正确的。换言之,有些事情比起做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做到某些人的心坎里,哪怕后者可能没有那么正确。
这种事情把握好度量,可能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但底线一旦掌握不好,那就直接是佞幸了。
谁都知道佞幸惹人唾骂,但这样的人从未消失,自然是有其道理在的。
袁绍曾经无比痛恨那些宦官,心里未必不跟着恨宠信宦官的天子,为此他甚至不惜“委身”于屠户,只求剿灭奸佞,还天下士人一个朗朗乾坤。
可现在,他听到那些明明没有那么正确,但确实顺着他想法的话,却不觉得有任何不对,只觉得正合他意。
好听、爱听、多听,这才是我应该听的东西。
袁绍现在连个对自己有好处,只是可能名义上压在自己上面的天子都不愿意容忍,其实就已经很能看出心态了。
他手下确实不缺聪明人,但聪明人也不免一叶障目,以老眼光看人。
能够走到今天,袁绍自身的卖相也是足够好看的,可不全都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家世。
眼看着袁绍这边一意孤行的要将舆论战真的打起来,原本祸水东引讨论正统的事情,被他这么一搞,直接成了双方近乎实名制的大/撕/逼。
曹操对此喜闻乐见,比起袁绍雄踞北方,解决了公孙瓒之后,几乎无敌手的情况。
曹操这边身处四战之地四方都跟别的势力接壤。
陶谦算是比较好的解决了,但袁术打完,更南边还有一个孙策,张绣招降了,西边还有刘表在,北边的袁绍不提,跟他们双方都接壤的河内也有一个立场不明的张扬在那里杵着。
只从对方对吕布的关切来看,这似乎可以被定义为自己人,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嘛。
但问题在与吕布这个朋友,是一个非常反复的朋友。
况且陆离之前去往东郡的路上,也察觉到了张邈与张扬那边的不对劲,虽然随着曹操的凯旋,张邈也来到许都成了“京官”,但张扬所在的地理位置实在是过于敏感与关键,不是能够含含糊糊可以糊弄过去的。
这势必是要摆明车马,好好看看对方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陆离与贾诩负责跟袁绍那边搞舆论战,曹操带着人在跟张扬先礼后兵,宫中的刘协也不曾闲着。
他看着曹操征讨袁术带回来的战利品传国玉玺。
说来也是可笑,此物刘协为皇子时在刘宏那里见过许多次,但是为天子后,还真的是第一次见。
当初他跟皇兄被宦官挟持出宫时,传国玉玺便不见了,后来还是董卓焚烧洛阳,孙坚带兵清理的时候发现的。
可以说刘协当皇子、当陈留王的时候都见过,唯独当了天子后反而见不到了。
攻击他并非正统的说辞中,“未见传国玉玺反复失错之事,此天命不眷、不承”,别人可能单纯当论点来看,但刘协看到后真的是心里“咯噔”一声。
有些事情外人看来是段子,当事人看到的只有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