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要问的是投降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可真的张开了嘴巴,却好似顺从心意、又好似不受控制的问了句:“那些投降的人真的得到新衣裳了?”
被拽住的人显然也不曾想到,这位好歹统领着几千人的将军,拉住自己问的竟然是这种类似他娘当年时常问的“那边卖的东西真的便宜”的问题。
但惊讶之后还是老实作答:“是的,真的得到新衣裳了……”
对方口中先后投降得到的衣服数量不同的事情,何除已经没心思想了,他现在想的是,如果新衣裳是真的,那么岁末有余粮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他一个几千人的统领贪图所谓的有余粮,似乎是件特别没出息的事情,可谁知道他这个小统领能够活多久呢,这几次面对那些官兵的时候,可没少死人了,多少支箭从他身边射过去,他的右肩膀上现在都留着一个碗口大的疤,就是因为当初拔箭的时候撕裂了皮肉留下的。
现在他的家眷还能有人伺候,但要是他死了,他的老娘、婆娘就得去伺候别人了。
甚至可能连伺候的活都排不上,指不定要成什么样子呢。
何除一个统领级别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思,底下的人心思有多么动摇似乎已经可想而知了。
可上面的人还口口声声都是“战斗到底”、“决不妥协”。
何除都忍不住想要不自己偷偷带着家眷跑吧,他们是这几十万人里面最先投的,说不定每人都能得到新衣裳呢。
他可能注定就是个没出息的人,这手下几千人他都觉得是自己闭着眼睛抡扁担瞎蒙来的。
何除怀着这个心思胡思乱想,可第二天再次商议的时候,之前还信誓旦旦要“决不妥协”的人,现在又话锋一转说可以谈谈了。
而且他还不止是嘴上说一说,他是真的派出人去谈的。
有些东西你稍微退一小步,接下来就是一退再退。
一开始只是可以谈谈,可在粮草得不到补充,家眷无法抢回,他们还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可以谈谈很快变成了也不是不能妥协,但只是少少妥协一下而已。
没过多久,只能少少妥协又很快变成了适当妥协、多妥协一点也没有关系……最后变成了我们妥协(投降)了!
如同当时郭嘉对陆离分析的结果那般,曹操这一波属于上上结果人地两得。
他这个因为黄巾被迎进来的兖州牧现在算是彻底落实了,大本营也从东郡濮阳转到济阴郡的鄄城。
从一郡之首到一州之主,他这个大跨越也就当初空手套白狼得到冀州的袁绍能说句不算什么。
尽管日后双方会有一场青史留名的战役,但目前他们两个确实是一个政治军事同盟状态。
可袁绍并不会因此对于曹操的发展有着太大的喜悦,毕竟这年头是同盟的同时也是潜在对手。
这都不是简单的又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而是他们两人的地盘在地理位置上,是一点都不符合远交近攻原则的,因为他们两地是相邻的。
至于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两者还会成为同盟,事实上这个同盟是现在才出现的,之前曹操只能被称作小弟。
是袁绍跟公孙瓒对峙的时候,帮着他防备后方敌人的。
结果现在好了,小弟变成同盟了,虽然袁绍是不承认的,曹操也没有表现出要“反叛”的意思。
破防的事情总是不单行的,当年跟自己一拍两散的也跑去帮着他了。
听说这次对方的成功中,还有陆离提供的所谓“平巾策”。
好嘛,当初跟我说什么去洛阳的捷径,结果含含糊糊的啥也不说清楚,就只知道怨怪我不信,结果跑到人家那里去倒是掏心掏肺了。
袁绍怨念满满,像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