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由也不是纯理由,陆离固然有别的想法,却也是真的想要向对方虚心请教的,他对待老师,只要对方不是师德败坏的那种存在,他的态度向来良好的不得了。

而作为有教无类的典型代表,郑玄哪怕没有收这个学生,在对方明确存在学习态度的情况下,也未曾置之不理。

想要教导一个学生,首先你得了解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在了解的过程中,经过跟陆离的一番较为深入的学术讨论,郑玄越发庆幸自己抵御住了美玉良才的诱惑,没有同意对方的拜师。

倒不是说对方这个美玉良才是假的,实际上是个虚有其名的笨蛋。

相反,陆离虽然年轻,但在学识方面的见识是真的不少,说句博古通今都不为过的。

毕竟陆乔从不吝啬,系统的知识库更是丰富,后面去了洛阳之后,刘宏也从不吝啬于将皇宫藏书跟自己的侍中分享。

可以说陆离的知识储备哪怕不敢说句数一数二,也是名列前茅的。

学过的知识记得扎实牢固,对于很多东西也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

可是当郑玄跟对方谈及经意的时候,初步翻译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更加深入的解读以及他学习的方式方法,都让郑玄忍不住怀疑乐安陆氏是不是完蛋了,不然怎么给自己的嫡长孙请了个这么奇怪的老师。

这但凡陆离不是出身乐安陆氏,他都要怀疑对方之前根本没有老师了。

不过对方要是没有出身在乐安陆氏,也不可能有机会看那么多书。

只是跟名列前茅的知识储备比起来,他的许多经意理解虽然颇有独到之处,但大方面上颇有几分连蒙带猜的感觉不说,更加深入的甚至隐约带着几分一知半解的清澈。

陆离要是知道郑玄的这个评价,高低得不服气一下的,我前世语文试卷文言文那一块都是满分来着。

当然了,你要非说我不行,你是纯古人的经学大师你说的对。

陆离没有将亲爹奇葩的教育方式说出来,不止是子不议父,死者为大。

要知道郑玄这个时候正在注释《孝经》呢,陆离并不准备用他们乐安陆氏代代相传的孝顺来震惊一下对方。

小老头年纪也不小了,都六十好几了,这拜师不成敬老在,再给对方搞出个好歹了,让人心里多过意不去啊。

#震惊,一二十左右男子竞对六旬老汉做出这种事!

陆离不是那么不尊老爱幼的年轻人,虽然他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已经快要走到二十来岁的末尾了,但就算是而立之年的成年人也不能做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