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也不是不行,可你倒是说呀。

你也不说,甚至这个情绪还是一时一变,陆离距离对方这么近,都看不明白他这到底是希望董卓被拦在外面,还是希望对方能够带兵进去?

要让陆离说的话,自然是不让对方进城为好。

可惜,他伸手想要去触碰怀中的玉佩,却又收回了手。

先帝给的玉佩到底不是虎符,也根本无法指挥董卓的军队。

别说只是一块玉佩,要知道就连先帝在时,九卿之位许出去都没将董卓的兵权夺过来。

而新帝,不说他能力如何,陆离现在虽然好像被新帝短暂依赖了,却没有得到任何与权力相关的信任。

又或者说信任也没用,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在某些时候还不如随时可能被天灾人祸搞下去的三公有含金量。

所以说侍中这个天子近臣的缺点就再一次显现出来了,在皇帝不给力的情况下,任你因为先帝得到了怎样的权势,都会烟消云散。

不仅是烟消云散,这一场闹剧看起来以董卓护驾有功、带兵入京作为结尾。

可结尾之后还有新篇章,新篇章的开头不是对戚宦一扫而光的欢欣鼓舞,也不是对于董卓及其兵将的处理,而是矛头直指陆离的问罪。

这位被已故大将军何进征辟来的御史,直接当朝开始细数陆离的罪责,列了十多项罪名都还没有停下。

“身为侍中,未经御令擅离洛阳,此一罪也。

未有职权,擅自调兵,此二罪也。

勾结禁军,为己所用,此三罪也。

……”

洋洋洒洒十多条罪名列下来,不仅将当初先帝死时于宫门外的乱子说了出来,先帝在世的特殊待遇翻了出来,甚至连陆离此刻的单身情况都被冠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一条罪名。

但凡不是太后就在帘子后面垂帘听政呢,他恐怕都要说陆离“秽/乱后宫,罪不容诛”了。

被列罪的当事人都要气笑了,最开始看到对方说调兵与禁军罪名的时候,陆离还以为这事谁在帮自己搭梯子勾出解释机会呢。

虽然他自己也安排了人,但要是别人有心帮忙,他也不是不能领情。

因为认出了这是何进征辟来得,陆离还想过这是不是袁绍安排出来帮忙的。

可后面的罪名听完,陆离明白了,这就是一个站出来针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