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时,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吞口水声,但陈海听不到了,他品味着舌苔上熟悉的味道,脑中复现从小到大的一幕幕,最后定格在背上包袱走出家门的那刻。
他以为自己会死在路上,这辈子都吃不到海货,事情也如他想的那样,可在即将饿死之际,黎大人出现,她带领着他们活下去,村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他再次吃到青贝。
陈海慢慢嚼着贝肉,等这一筒青贝吃完,他也下定决心猛地站起。
周边被贝肉迷惑的人笑起来,“老陈,也不至于好吃到蹦起来吧。”
“你脸咋这么凝重?”
陈海一律没管,径直朝大人走去,这场旱灾中,死去的人数也数不清,可自己却活下来,既然连这样幸运的事都能发生在他身上,那么其他的事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黎默言刚把青贝汤喝完,陈海边找上门来,这个唯唯诺诺都不敢看她的中年汉子,此刻表现出一种特别坚定的态度,“大人,我有事和您说。”
应当是十分重要的事,于是她也摆出认真的态度,将手中的竹筒放下,注意力全部放到陈海身上。
陈海深吸一口气,“在村里时,我见过其他人养青贝,知道大致的过程,只是我没亲自养过,可能会出错,更有可能不成功,可、可我想试一试,跟村子签欠条,如果没能成功,我愿意慢慢还债,绝不叫您吃亏,就让我试一次。”
黎默言见他态度执着,就答应下来,“我当是啥,就这点小事签啥欠条,养死就养死呗,又不是什么大事,本来我们就没青贝,真养成功,还白赚一口肉。”
陈海紧绷的肩膀松懈下去,神色反而更加凝重,“我定不会叫您失望。”
黎默言无奈,感觉陈海也好,黄老五也好,都太过认真,把自己绷得太紧,其实出错又不一定是坏事,养殖本来就是在不断累计经验中,慢慢摸索出方法的,陈海现在明显有点钻牛角尖,她怕这人心理负担太重,想了想决定参与对方养贝的过程,这样出事就她来担着,免得陈海出事。
不得不说谨小慎微的人一旦决定做什么,那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虽然陈海一再强调自己没养过,养不好会出错,可每一步要做什么,他心里很有数。
这个初见时连话都不敢说的人,此刻在养青贝上极有主见,“得先做一条船。”
木舟做起来复杂又花时间,他们只是在近海附近活动,并不会去深海,所以最后选定了竹筏,正好星光村毛竹很多。
距离上次桑树融合新毛竹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可以去看看竹林的生长情况,所以他们第一站来到周家村的西山,或者现在叫做竹山。
原本贴着地长的小竹,已经长到十多米,没有彻底长成,但这样的生长速度,黎默言已经非常满意,她望着满山的毛竹,茂密的竹叶几乎要把山体盖住,不露出丝毫岩壁,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看得她笑容不断。
毛竹获得的能力果然是快速生长。
黎默言原本只是为了村子吃饭不收影响,没想到竹子还能有其他作用。
陈海穿梭在竹林中,挑粗细相同的毛竹,其实不用怎么挑,由于是同一时间种下的,相邻的毛竹几乎都是一个样,很轻松就砍到二十四根搬回村子。
他拎来一把镰刀,将竹子多余的竹枝削掉。
黎默言没事可做,跟着削起竹枝,别看陈海做起来行云流水,自己上手就发现难处,竹枝坚硬,不用力气还真砍不下来,她砍得手疼胳膊疼,三分之一都没砍好,陈海已经处理好一根竹子,朝下一根摸去。
果然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村子是有一群人专门处理竹子,将毛竹的枝叶削去,然后运到篾匠那里,做成各种竹制品,或者留下做成他们吃饭的竹筒,竹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