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做了?母亲,她身上的锋芒好?像都圆润了?很多?:“孩子虽重要,但父皇也很重要。父皇眼?下一片青黑,可是最近操劳太多?,睡不好?觉?”
皇帝叹气:“你们啊,少让朕操心一些,朕就高枕无?忧了?!”
昌阳垂眼?细听,从话里琢磨出了?他的苦恼,却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帮他将?所有的奏章整理分类,将?重要的奏章翻到关键处,一本一本摞起来。
皇帝知道?她的心思,但这?次没有阻止。女儿与元琮关系越来越差,几乎难以修复,她想手?里握点?东西自保,做爹的无?法拒绝。只要不动摇国本,就当他弥补当年的亏欠吧。
昌阳趁着冬至,在宫里住了?几天,日日陪伴皇帝处理公务,照顾他饮食休息。她很少插嘴,大多?无?声学习,但确确实实减轻了?皇帝的工作量,让病中的皇帝能缓一口气。
这?时候,大臣们并不知道?昌阳插手?了?政务,皇帝也不曾对外说起。
冬天过去,春日来临,皇帝在倒春寒里再度病倒,高烧了?好?几天。
戚贵妃贴身照顾了?好?几日,孕中的昌阳不方?便近身,便每日带着奏折在门外奏对,说一说今日大臣送上来的折子说了?什么,自己认为怎么处理,询问?是否合适。
奏折上有了?与御笔不一样的字迹,后宫妃子也知道?了?。
丽妃第一个不同意?。
她的儿子青葱少年,早就可以担事了?!凭什么让一个公主?代皇帝理政!
文武百官也开始喧嚣起来,实在觉得此事太过突破想象。
还好?,这?次有人分担公务,皇帝安心养病康复很快,痊愈后面对众人的质疑,只说“昌阳稳重,行事得体,朕让她代为执笔。”不承认昌阳参与了?政事的提议与决策。
以施峥如为首的官员不好?太过逼问?皇帝,转而上书元琮可以入朝办事了?。
当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元琮入朝一事时,昌阳则提醒皇帝,该为她的孩子取名了?,而且她的孩子要姓赵,入皇室宗谱。
这?件事皇帝支持昌阳。民间的女子都能在娘家立女户,招赘生?子,公主?当然更?可以。入了?宗谱也不过是多?一个宗室旁支,多?发一笔俸禄,他一个皇帝还养不起女儿和外孙了??
但是他知道?百官会反对。所以他索性就把元琮入朝的事,与昌阳孩子入皇室宗谱的事,一起宣告了?。
果然,大多?数人更?关注未来的太子人选,没什么人反对昌阳的事。
只有一人,嗅觉敏锐,对昌阳的种种行为心存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