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应该不会来接他了。

他不敢承认,自己为了得到这个任务撒了个不大不小的谎其实他和外公家里关系根本没他形容得那么好,充其量就是逢年过节问候一下,其他时间从不来往,跟陌生人差不多。

而且外公那个怪老头不太喜欢他,总骂他“小外星人”。他小时候犟嘴,骂回去说,“这里是帝国你们才是外星人”,被按住一顿好打。要不是他妈妈冲出来死死拦着,他这条鸟命当年就交代在那了。

是的,他有两个妈。冲出来护他这个是生他的地球人妈,另一个是播种的女A,为了区分,他管她叫爸。

叫法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毕竟都星际时代了,六种性别,男性女性都能生,“父亲”这个词已经不再和单向性别挂钩,而是作为单纯的指代名词存在。

要是那种家里父母都能生,而且养孩子兴致高,轮流生一个的家庭,叫法就更混乱了。比如某些女A男O家庭,就是“爸”,“妈”混着叫,全凭自己家乐意。

蓝健小时候跟着妈妈过,在新哥伦布城的地球移民聚集区长大,接受的教育也是偏地球视角的,就觉得男性和女性结合才正常。学校里教道德和法治课,学到外面有俩男B结婚的,他还跟着同学一起骂变态。

结果后来才知道,他那个看着瘦长酷酷且沉默寡言的短发“爹”,原来生理第一性别女,他整只鸟天都塌了。

“变态”产物竟是我自己!?

猛猛得体验了一波文化冲击。

从那之后,蓝健就有种莫名其妙的自卑,走到哪里都弓腰驼背,力图把存在感减到最小。为的就是不让别人发现,他和其他纯种地球人小朋友不一样。

直到父母离婚,他第一次乘坐飞船离开新哥伦布星,去到其他“外星”上高中,他才知道,他所担心的事,不过是帝国最常见的事。周围不会有任何人因为他是两个生理第一性别女性生的,而歧视他。

他转校之后的同学听他这么说,还觉得好笑: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你小学的时候没适应吗。你是地球移民,那你应该跟我们一块上公立小学的啊。我小时候就有个同班同学,也是地球运过来的。”

蓝健跟同学解释,他算是第三代移民,是在帝国当地出生的。不像那些直接从地球过来的孤儿,会被老皇帝送到异种人公立小学,融入帝国的文化氛围。

他小学上的是地球人出资开办的私立学校,教材和其他星球的不一样。大家学的语言也五花八门,一般都是地球父母老家的语言。这样他们出门时聊天,普通帝国人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说着,蓝健给他们展示了几句地球方言。

同学们纷纷摇头表示听不懂。

他们吐槽道,“还搞加密通话,你姥姥家那边挺排外的嘛。”

蓝健当时不懂,觉得“排外”这个词有点骂人的意思,还跟他们据理力争,把新地球小学道法课上的话背出来,“你们懂什么,这是传承地球古典文化,我们的血缘和语言都要代代相传,永不断绝。说了你们这些动物也听不懂!”

当时说没感觉。等上了大学,接触到更多人更多事了,蓝健想起这事才后知后觉出了一脊背冷汗。

倒不是说传承家族语言不对。

而是他张口就来一句“你们动物”。

大学课上老师提到过,这种行为在星际专门有个社会学名词,叫“极端人类中心主义”。

这名词也好解释,可以理解为[人类至上],反映到现实里,就是反对动物保护,反对环境保护,把人类的生存和享受放在第一位。把人类视作大自然所有生物链的顶端。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里面带了个“极端”,有偏激的意思,所以并不是什么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