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希望张玉这样的“特殊存在”转到北京的某些特殊部门里去,教育可以由部门特聘,私人辅导,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但是郝主任、王勇却坚持让张玉在普通学校读书,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住在正常的小区,接触普通人的社会,以后依循正常途径,高考,读大学,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成长踪迹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再也没法走下去为止。
面对董范的絮叨,张玉一一应下:“是。”
董范笑了:“你啊,老师不是军人,你不要跟我也‘是’不‘是’的。你要是没空看,那就不看吧。不过,老师还是希望你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还有啊,你不要光顾着和老师请假,有时候也要跟朋友们打个招呼。”
电话结束了,窗外夜色深深。
张玉望着手机里存的少数几个号码。
其中有一个备注叫英英。
这个号码已经很久没有动静。
读高中后,刘英英长开了许多,性格开朗了许多,高中也删走了许多初中的混子,成绩好的刘英英在这所重点高中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如鱼得水。
她和张玉没有分在一个班。张玉又时常请假,一旦请假,基本就谁也联系不到。
而且,也没有什么话说。
刚开始,刘英英有很多微妙的情绪,经常会和张玉叽叽咕咕地说着某些话。
人的生长发育成熟的变化,很快。
十四岁的时候,刘英英经常言必提张玉,两个人形影不离。
十五岁的时候,她们可以有很多要说的话。尽管那时候只是刘英英说,张玉偶尔应一两句。
十六岁的时候,刘英英有些话就不怎么同张玉提到了,尽管还约定读一所学校。
一年半而已。十七岁,快满十八的刘英英,很多微妙的情感、话题,她都不会再跟张玉聊起。有时候,会叹口气说:“啊,小玉,你很厉害啦,不过这些话题......唔,算啦。”
于是,刘英英渐渐和她联系的少了。
然后,这个号码就很久没动静了。
还有一个号码,是新添进去的。
备注是陈羽。
这个同学,张玉其实记得。
她的记性比陶哥哥的好。
很少有她真的忘了的。她记得他当时初中的时候,还没有长这么高,人矮矮的,瘦瘦黑黑的,蹲在教室一角。被几个男生围着打,要钱。他抱着头一声不吭。
后来高中见到他,他变化很大,长的很高了,结实了一点,比她高很多,皮肤也白了。像被流水细细打磨过一样。
一年,两年,三年,以后,他应该会跟英英一样,继续长高,继续心事变得很多很多。
有一天,陈羽会忘掉那张被递回去的纸条。
这样很好。
老师们待她的心也很好。
郝主任、哥哥,他们待她的心都很好。
张玉都知道。
张玉没有动这两个号码,关了手机。
躺在不熟悉的床上,耳朵里听到门外,悉悉索索的特安部人员放轻的脚步声。闭上眼,等待着天明,等待着明天的任务。
平缓的呼吸声中,天空远处,鱼肚白缓缓泛上天际。
轰
这个点,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尚未醒来。
特安部总部,还有人睁着血丝的眼,在调试机器,整理道具,编写实验报告。
张玉却豁然睁开了眼睛这无形无声的巨响,常人听不到,但对特质者来说,犹如雷霆霹雳炸在耳边,这是文本急速扩张时,文本能量剧烈波动的声音。
这次的能量波动太剧烈了......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