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2 / 2)

实的感觉,且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

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与这些人的作品截然不同。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人物分布,多样而同一,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戏剧性地展开。

他根据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经历的不同,赋予每个门徒以不同的姿态和动作,栩栩如生地将每一个不同的门徒,包括犹大与耶稣的内心世界的矛盾、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在面对“背叛”时的反应,都勾勒了出来。

他抓住了晚餐中最紧张的一刻,来展开戏剧的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

可以说,如果其他人的画是静止的,呆板的,平面的。

那么,达芬奇的画,就是有生气的动态的,有情节,看到一幅画,如看到了一幕精彩绝伦的戏剧。

达芬奇始终认为,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的人物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地从他们的姿态中察觉到他们的思想。

他谈到绘画的主旨时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中世纪的艺术中,按照教会的观点,“救世主”必须是威严而华贵的。

即使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也要穿上衣服,而且还得穿上镶满金银珠宝的,如同国王一般的华服,呆板僵硬,庄严地俯视众生。

但在达芬奇的笔下,在以他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刻家笔下,耶稣不再是神,而是有感情的人了。

是一个鼓起反抗罗马暴.政,被不幸的穷人们,被侮辱者、被损害者们簇拥着,衣衫褴褛、瘦弱而贫困的人的领袖。

而最后的晚餐,则变成了一位光明正大的领袖,领着他忠诚善良的门徒,遭遇了被权贵收买的叛徒的背叛,而始终不改为人世张目的领袖。

《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经典题材在绘画中的变迁,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折射。

郝主任若有所思。

他曾一时疑惑过,为什么科学发展史中会出现大量文艺作品。

但现在,心里早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

天上的战斗还在继续,厮杀混做一团。

平楚市的七彩星云的宇宙中,也折射着这一团混乱。

天堂与地狱的两颗星球猛烈地颤动起来,竟然开始脱离了各自的轨道,开始互相靠近。

郝主任皱眉道:“糟了,要撞上了。王上校他们还在天堂天。”

天堂之上,各色的怪异生灵与三角形拼杀,褐发的耶稣也血战得伤痕累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