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1 / 2)

一旁有着漂亮眼睛的无皮人跟前,却是一位年轻而富有精力的青年。

每幅画都对应着一个无皮人。

这些画与街上游荡的那些皮草人、纸人不一样。

纸人们僵硬呆板,颜色单调,像是宗教壁画里拱卫神的偶人。

这些肖像画,色彩层次丰富,笔触灵动,却是一幅幅带着世俗生活气息的真人。

只是,这些肖像画的缺了许多颜色,以至于显得极为粗糙。

但丁的肖像画中,只有右手涂了色彩。

那位青年的肖像画中,只有眼睛小心地涂抹了色彩。

伊莫逊弯下腰,珍稀地看着这些画。他天天在尸体堆中来去,刨出尸体来,解剖,力求画出与呆板的宗教画不同的,更接近真人的画作。

等这些画,补全这种颜色,所有的假人,披上这些画皮,就将能变成真正的人。

但是,他仍缺了一味东西。

一味最重要的颜色。

有一种颜色,千变万化,由无数种颜色组成。每个人看到它,都看到了不同的颜色,看到不同的东西。

*

棕眼的男孩说:“我希望,你们能帮我去取得人之美学。”

“上帝用神之美学,创造了这样的世界。我们要重塑人间,就必须取得与神之美学相对的人之美学,它是一味千变万化,用以编织人间的,最浓墨重彩的原料。”

“但,人之美学,藏在只有人能达到的地方。只有人能取得。”

“它在哪?”陈薇好奇地问。

*

伊莫逊望着少女,眼中明亮得几乎要燃起熊熊火焰,他指着少女胸口,心脏的位置:“在这里。”

135、第 19 章

这是一本被保存得很好, 但纸张仍然在岁月的冲刷下,微微泛黄的旧版《科学发展史》。

郝主任翻开了老朱送到的最初刊印版,目光凝聚到编者目录与出版时间里。

出版时间大约是六、七十年代。

这一份编者名录, 并没有具体的人名。只是简单地写着:琼崖科研站, 集体编。

常教授也看到了编者名录,面露疑惑:“琼崖科研站, 集体编?”

琼崖是海南的旧称。

郝主任见此,便立刻按了一个区号为0898的号码。

片刻后, 他接到了海南省相关部门的反馈:“琼崖科研站, 是当年的一种特殊的、设立在三亚地区的一个集农技站为一体的科研点。但是,早在几十年前, 它就撤销了。”

郝主任问:“之前琼崖科研站的旧成员呢?”

电话那头道:“侯盛明老先生。他曾在琼崖科研站待过一段时间。”

侯盛明?

郝主任沉吟片刻:“除了侯盛明之外呢?”

海南省相关部门略有些为难:“主任,琼崖科研站, 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特有的产物,时间比较久了。它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天南海北调来的, 还有不少当地普通农民, 普通群众参与。”

“撤销之后, 它的档案宕失不少。而那些普通的成员, 散入民间,再难查找。侯盛明先生因为名气较大,留存的资料较多, 我们才知道他在琼崖科研站待过。”

郝主任道:“事关紧急。尽量再查。”

海南省方面连连答应。

郝主任才挂了电话,凝眉望着不远处的平楚市。

平楚市半座城市,都变成了一幅幅巨大的宗教画,高大的建筑, 一瞬间被压缩成了二维的扁平的图画。厚度也变成了一张薄薄的纸。

从侧面看去,好似半座城市都化作了布景板。

剩余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