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僵,还是只能甩动衣袖摇摆腰肢,开始热情洋溢的“扬尘舞蹈·
从西苑排练结束回府,张、海两位也从整整三日会试的虚耗中缓了过来,换了衣服来感谢世子周旋顾全的恩德。两张ssr联袂拜访,世子欣喜非常,立刻就让府中预备了一桌席面,要热热闹闹的为两位先生庆贺庆贺。
都是同一科赶考的举子,面临的还都是顾尚书不做人的题目,彼此又是神交许久的知音,会面时本该有说不尽的话题才是。但这一场席却吃的颇为沉闷。
海刚峰张太岳都是情商极高的人物,哪怕是考虑到穆国公世子的文化水平,也不好在今日的主家面前高谈阔论什么八股起兴的十八种写法;更不必说主家今日的态度也颇为奇怪,世子在喝了两杯酒后总是莫名发出嘿嘿古怪的笑声,还以意味深长而心满意足的眼光来回打量他们,露出一种仿佛左拥右抱后别无所求的奇特神情,看得两人不时一阵恶寒。
……怎么说呢,就感觉挺无助的。
八股文章的事情不好聊,就只能聊功名上的事。作为声明卓著的神童,张太岳很明白一个合格的别人家孩子该有的素质,所以只是很谦虚的表示名分天定不敢揣测;并没有露出凡尔赛的嘴脸。而海刚峰倒是很坦率,直接表明这一次科举的希望实在不大,恐怕又是白费功夫而已。
这倒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海刚峰的文笔与见识都是上上之选,但惟独在学派倾向上与官方格格不入。如今科举取士走的是程朱理学的路子
而海刚峰最为推崇的 却是绍袭自王守仁心学的“实学” 除了讲究“心外无理”之外 还更讲求实事求是 关注水利、练兵、修筑等实际事务 与虚言“天理”的理学恰恰背道而驰 行文措辞中也常常触犯礼教的禁忌。这样的文章 就是风骨再好笔墨再出色 也是绝难入考官法眼的。
海刚峰当然知道自己的这点弊病 甚至世子也委婉的劝解过数次 劝他事有从经亦有从权 先在科举中稍微顺从一点主流 取得功名后再抒发学术理念也不算迟。可惜 海先生从来都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人物 所谓宁向直中取勿向曲从求 当然不愿意为了一场考试扭曲自己的志向。既然执意如此 那就是谁也没有办法了。
当然 海先生也很豁达 先是郑重谢过了世子襄助的恩情 又旧事重提 表示愿意遵守先前的赌约 到上虞担任县令。世子非常高兴 连连敬了海先生几杯酒 又问他有什么施政的章程 自己一定尽力援手。
海刚峰是办实事的人 闻言也不推辞 直接开口 说出了自己这几日以来思虑多次的方略:
“以上虞的局势
世子长长吐出一口酒气 闻言却连连摇头:
“一二百人?太少太少!决计不够!以我的看法 至少要招募流民发放武器 弄一支七八百的精兵才好。不必担心手续的问题 浙江和内阁都会行方便的……”
若仅仅保护一个县城 一二百人也就够了;但以后世的记载来看 上虞却分明是倭寇登陆的重要据点 双方反复易手的关键要害要守住这样的要害等待救援 就非得近千的精兵不可!
海刚峰微微一愣 几乎以为自己听到了什么酒醉后疯话。当然 他倒是不怀疑世子夺权占位在内阁撕资源的本事 也相信地方决计不敢不卖穆国公府的面子……可是 可是近千的精兵 又哪里是一个小小上虞可以承受的?
养兵练兵是天底下最耗钱的事情。海刚峰打算在农闲时弄一二百民兵 就已经是咬着牙关算了又算 把上虞可能的财政收入给榨了个干净;甚至搞不好还得舍下脸皮以强力逼迫当地的豪强地主捐献 留下莫大的隐患;即使如此 也是勉强才能支持至于近千定时训练的
精兵,还要人人配备武器?那便是把上虞生吞活剥,也未必挤得出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