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先进的保密措施,也阻止不了朝廷中枢像个大喷头一样的持续播撒消息。但如果仔细考察实质,那大喷头喷了这么久,其实也没喷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如果是这个效果的话……
儒望犹豫了。
“敢问世子。”他试探道:“如果发行债券后募集到了资金,世子打算如何使用呢?这一笔钱关系不小,银行总得向客户解释清楚。”“放心放心,我们怎么能让朋友难做?”穆祺笑道:“这笔资金不会用在军备上,否则也太过咄咄逼人了。我的意思,还是希望用这笔资金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能够以大安朝廷邀请泰西的学者们到中原来走一走、看一看,彼此交换技术,共同提高。”
这一话里的新概念新词汇实在太多,儒望居然一时都愣住了。以如今泰西的惯例,显赫的贵族的确会豢养一二出名的博物学者,作为抬高家族身份及审美品味的招牌;但归根结底,无论“数学”也好、“物理”也罢,此时都只是顶层的贵人们以残渣碎屑包养的玩物而已,说实话上不怎么得台面。一个贵族痴迷这种小道不足为奇,但痴迷到要调用国家资源和大笔资金来邀请那些“学者”,说实话还是有些过头了。
大概是看出了他的犹豫,世子补了一句:
“如果有必要的话,先生可以以我国皇帝陛下的名义邀请□□的皇冠作为担保,这一份邀请应该够有力度了吧?”
“贵国的大皇帝陛下也赞同吗?”
“……当然。”
飞玄真君万寿帝君还不知道这个规划,但知道了也一定不会反对的。第一嘛是穆国公府的圣眷与信任在这里;第二
嘛老登毕竟是旧时代的残党了 压根意识不到思想文化大搞交流的后果。以真君的精明小气 要是想从内库里掏个百万两来延请外藩学者“再说了 如果能招揽来外藩的学者 也可以为贤良的宗室搞一份差事嘛。”世子声音渐渐低微 已经近乎自言自语:“两全其美 是不是?”
·
一月二十日 飞玄真君接受内阁的建议 宽宥前郑王府的罪名 召世子朱载堉入京 同样在外务处上学习行走 负责招待泰西入觐的宾客。这一份职缺显赫却无实权 待遇优隆而不预机务 被普遍视为是皇帝对宗室的安抚 以此平息几番谋逆大案后亲戚们的惶恐。
一月二十五日 儒望向英吉利银行及东印度公司递交了《中西文化交流草案》 提出以大安朝廷发行国债的一百万两为资金 募集外事处开列名单 点名要邀请的欧陆学者 为其提供路费及生活费用;被重点圈定的高端人员 还可以拿到由中华皇帝铃印的邀请函以相对身份而言 这可是意料不到的荣宠 甚至足够载入家族的历史了。
这一份草案于两个月后被通过 后续建立的基金被视为是中西人才往来及知识输送的里程碑之一。异域文明的见闻大量灌入 极大程度开拓了中原的眼界。广泛的交流强烈冲击了传统的垄断 某些离经叛道的思想由此萌发 并借由廉价的印刷技术迅速扩张 最终生长为足以动摇整个世界的洪流……
当然 那就是不宜公开的消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30 章 访问【上】
在外务处开办的第五个月,受东印度公司及英吉利银行高级专员儒望的邀请,第一批资本雄厚的海外行商终于拿到了外务处颁发的勘合,乘船抵达上虞港口。
根据儒望在书信中的说法,他们此行是要探查某神秘东方大国的底细,设法在纺织业发达的沿海寻觅暴富的商机。儒望先生在信里信外将商机描绘得极其诱人,但大多数豪商却只是抹不开面子勉强而来,心中却并不怎么相信沿海的所谓“机会”。他们在南洋往来已久,大多数生意都只是通过广东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