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半是苏联资料、一半是工人自由发挥,很多地方都和他们后来研发改进的版本大相径庭。
并且因为仿制的米格-19飞机本身设计上就只注重如何达到跨越音速的要求,内部设备可以说是想起一个装一个,根本没有什么系统布局, 有时候想要修一个阀门, 几乎都要把飞机全拆了再重装一遍,更不用说现在他们想把这飞机改成“精卫”。
改装既然又麻烦又困难,为什么不直接再重新做一架?还不是因为没钱。
张国光把不小心掰下来的操纵杆放回去,“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没想到这句话也能用在飞机上。”
“简直像是在破烂里淘金子,难啊。”何为头疼的说, 两手拍了拍, 抖了一地的橙黄色锈粉。
关键词触发记忆, 廖杉看向正在检查旁边那架飞机的人, 绕过机尾翼,她走到王川泽不远处, 小声嘀咕了一句,“我们就是在破烂山底下认识的,你还记得吗?”
那时候她才刚踏入这个专业,被空气动力学各种计算公式包围,只是去废品回收站淘点材料,没想到居然能遇到只在网上看到过名字的大佬。
说起来,廖杉那时对王川泽的印象其实就是可远观、闪着金光的纸片人,并没有什么实感。
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发展到现在的恋人关系。
廖杉正在心里感慨,就听旁边的人低声说了一句,“我认识你比那还要早。”
哎?
不等廖杉开口问,就听另一边的冯研农出声说道,“你们来看看这架飞机行不行?”
赵伟站在对面一排的其中一排飞机上,“我觉得这一架也可以。”
众人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过去,纷纷走过去查看他们所说的飞机。
过了一会儿,对比过后,大家还是选中了冯研农挑出来的那架飞机。
王川泽挽了挽袖子,小臂上青色血管的纹理清晰,“那咱们开始干吧。”
郑子昂和张国光对视一眼,抄起工具,开拆。
铆钉一个个拔掉,所有的零部件都被拆了下来,大多都是要回炉按照新版的图纸和工艺单再重造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选中这架飞机的原因比较好拆。
为了能尽快的恢复试飞工作,研究所上上下下所有人又开始倾力投入到造出新一架试飞飞机的工作中,起早贪黑,一批人熬不住了就回家休息,另一批人继续顶上,总装车间的飞机旁几乎就没有离了人的时候。
见研究所的工程师们这么拼,飞机厂的车间师傅们也自发的加起班来,帮助他们尽快把新的零部件生产出来。
从无到有,从框架到初现雏形,就像精卫填海,飞机厂也是众人拾柴,把新一架试飞用的“精卫”慢慢“填”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