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带上厌恶,“你爸爸不要你了,他扔下你跟一个男人跑了,你妈妈自杀了!”

这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在医院看到生无可恋的妈妈,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听到有人议论他家的故事。

那个故事里的主角是他和妈妈,他们说可怜的女人,可怜的孩子,造孽啊。

妈妈出院后,精神也出了问题,时常崩溃地对他大骂他爸爸,骂他是他爸爸吃药生下的孩子。

后来学校的同学也知道了这件事,面对同学的指指点点,他回家跟妈妈说想转学。

妈妈阴恻恻地抓着他的领口问:“转什么学?你觉得羞耻吗?你羞耻什么?”

外婆一家一开始还会安慰妈妈,想她走出来,后来也慢慢放弃了,只说让时间治愈她。

对他,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舅舅甚至开始厌恶他。

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恨一个人。

妈妈每崩溃一次,每骂他一次,别人每议论他一次,他就恨那个男人一点。

每次生活艰难,每次他觉得自己和当时那个跟林空濛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远,他也会恨他一点。

这些年,他对他的生父积攒了滔天巨恨,恨不得见到他就杀了他。

他又怎么可能和许允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