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脾气虽臭,可楚王卸任兵部尚书那三年,他在御前可从未有过失态。

不过,礼部尚书之言,也的确是许多其他臣子心中所忧。

开疆难,守土也难。

西戎的国土既于大周无用,朝廷也不能强令各地百姓迁去他乡。即便征下西戎,过不上数十年,同一片土地上,又会生出其他异族,窥视中原。

且陛下态度暧昧,今次紫宸殿小朝会,自然没能商议出个结果。

只有“楚王欲征西戎”的消息,立刻在朝中京内传开。

小朝会里的讨论,也或多或少,被心思各异的人,泄露了出来。

很快,下一次朝会之前,一封提议让楚王就藩西陲,镇守边疆的奏章,便经中书省初筛,被送至御案之上。

看过这封奏章,皇帝冷笑三声,直接摔了手中的莲青钧窑盖碗。

“去查!”

他的怒喝与瓷器碎裂的声音,响彻紫宸殿内外数间。

“谁给他的主意是谁去给朕查,是哪一个王八蛋!”

【作者有话说】

来啦!今天四千八快五千啦,剧情写得慢所以来晚了[让我康康]

96 · 第一次失约

奏章的署名是中书省一名年轻补阙,景和二十六年才过去的前一年的进士,不论从二十出头的年龄看,还是从为官的资历以及行事看,都当得上“愣头青”三个字。

高祖皇帝广开言事之路,在京官员七品以上、地方官员四品以上,奏本皆可直达御前。中书省补阙又为谏官,举荐人才、供奉讽谏为其本职,得知朝中议论,他想出这么一个主意上奏,似乎也理所当然。

而想知道他背后究竟有无旁人指使,也很简单。

到了下衙的时辰,大太监陈宝换过一身家常衣裳,带上一个小内侍出宫,找到正走路回家,在街边买饼充晚饭的秦补阙,请他到酒楼里坐了坐。

三杯美酒下肚,几番夸赞递上,秦补阙头也昏昏,意也飘飘,不过几刻钟时间,就将他近日的交际行动吐露了个干净。

“是他同科,户部主事李应兰,还有兵部主事赵自珍同他议论过,是李主事先提起的,让楚王殿下就藩……”陈宝赔着笑回话,“是否比大军西征,或坐待西戎壮大,都更好。”

经过半日冷静,皇帝面上已经看不出怒意。

“李应兰。”他冷哼,又沉思,“赵自珍……”

户部。兵部。

他命:“再查。两人都查。”

……

查了两日,李应兰身上的线索,竟有一条隐隐指向了魏王宫中德妃的长子,圣人的第四子,现封郡王之爵。

这与皇帝原本的判断大相径庭。

“魏王殿下的伴读若要查,”陈宝为难,“就不大方便轻轻遮住了。”

而赵自珍的行动,最终指向的是永兴侯府霍家。

对于这个还不算结果的结果,皇帝选择接受。

“这点小事,就不必动用皇城司了。”他把面前奏章一推,眼中满是失望,“鬼鬼祟祟,见不得光!有这主意,不敢光明正大来与朕说,只会藏在人后,还要把所有兄弟都扯下岸!”

“不必详查,朕也知道是谁!”他冷笑。

这两日,相同提议的奏章,又有几封飞到他面前,秦补阙是太过冲动,不自觉给人打了头阵。藏在暗处之人,不知还煽动了多少心怀各异的蠢蛋,重提封王就藩之事!

“传朕口谕:今日起,有再重提皇子就藩一事者,便以祸国谋反之罪论处!”

太子太子要将楚王彻底赶去西疆,无非是怕他已经年老,将来若真有皇位之争,他不能顺利登极!

京中没了楚王,皇子里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