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山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年轻学生,他知道,越是混乱的地方,人越不被当成人。
“人咱们这多的是,力气也有的是,就是没卖力气的地方。”
各个生产队的副业那基本都是无本买卖,人工是不需要成本的。
李稻花也没想过这种事情,只是低头看到自己稍微有些湿润的鞋子,突然想起来。
“我看我们这有放羊的啊。”
“对,生产队的羊,你们李家庄没养,但是隔壁生产队养了。”
“那你们把羊杀了,羊皮都怎么收拾了?”
“一般都是屠宰场给回收,咱们这没人会熟皮子这门手艺。”
一般人多,但是科技不发达的地方,适合的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是这样的,我觉得,可以找人专门学习熟皮子的手艺,回来之后,就用这些羊皮做鞋子,这样的鞋子更保暖,据我所知,在国外销量还不错。”
你要说到这个,张青山就不困了。
在此之前,张青山根本没想过外汇的事情,这种东西,对他们这个偏僻的小公社来说,太遥远。
人民币他们还挣不来呢,更别说外汇。
“啥样的鞋子啊?”张青山还真没见过用羊皮做的鞋子。
李稻花简单的把雪地靴的制作原理说了一遍,其实很简单,最大的困难点也就是羊皮。
抱着怀疑的态度,张青山回到公社,跑了好几个地方,找到一张还没使用的熟羊皮,对方本来是准备攒起来做羊皮褥子的。
回李家庄,按照李稻花说的方法,让村里大娘做了一双雪地靴。
这双雪地靴其实并不合格,鞋底是用的千层底,太薄,跟整个厚重的上层不搭配。
但是没关系,可以再加一层千层底,当做是厚鞋底。
“这鞋子……”不说好看吧,反正是丑的有模有样的。
这羊皮是村里养的小白羊,做出来也是白色的雪地靴。
在农村看来,不仅丑,还不实用,冬天穿白色的鞋子,那就不是过日子的。
李稻花又简单的装饰了一下,总之比之前看起来有样子了。
鞋底是用林金凤在家的时候给李稻花纳的鞋底,这会儿也就李稻花能穿上。
李稻花也不客气,直接上脚试穿,真的暖和,而且是暖的很快的那种,跟棉鞋缓慢的升温不一样。
因为是皮毛一体,也不用担心防水问题,他们这里的雪很容易变成雪水,普通的棉鞋稍有不慎就会湿透。
每年经常出现鞋子湿了,放在火炉上,结果被烤出来个大洞。
这样的损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
“你穿上……也没那么丑了,哎,要是能包上一层红条绒,那肯定好看,结婚也能穿。”林金凤推荐。
红条绒配上雪白的翻毛,这经典配色,李稻花选白色。
“这种暖和的鞋子,就应该卖到更北边,更冷的地方去。”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行,但是这是李稻花推荐的,张青山选择相信。
当然,他也不是傻瓜,公社有李稻花这尊大神,怎么能不好好利用。
他准备往上报告,就说改革三部曲的作者给他们指了条路,让他们做雪地靴,让县里支持支持。
他们这可是经过认证的,不支持说不过去。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青山也顾不上快要放年假,直接跑到县里要支持去。
做好的几双雪地靴,一双留给李稻花,剩下的他拿走去给领导们看,这可是国际时尚,能挣外汇的。
没想到自己还能混上一双鞋,这样她坐在家里写稿子,也不会冻得脚没知觉。
冬天写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