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这些地方的变化也是最快的。

他已经看到有私营报纸和书刊在鼓吹国外的同时拉踩国内,总之一句话,国内水深火热,国外歌舞升平。

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是小孩都把出国挣大钱挂在嘴上,还有人真的这么实施了。

也有人张口闭口就是国内人多没素质,国外人多好,他家小孩被他送到国外去了,以后就留在国外。

他们在提到李稻花的时候,褒贬不一,大多认为李稻花应该留在国外,这样她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国内没前途的。

这样的风潮还在逐渐深入其他地区,所以欧阳远慢慢的相信了李稻花说的国外要在国内包装造神。

国外欧阳远也跟着李稻花去过,好吗?当然好,那些国家没有经历大的战争,国家稳步发展。

可这是相对有钱人的,穷人呢?他在最有钱的华尔街,也见过脏兮兮的流浪汉,只是这样的流浪汉很快就会换个面孔。

欧阳远问过李稻花,这些流浪汉没有人帮助他们吗?李稻花推荐他看《我在这里死去》,流浪汉的结局大多如此。

能够老死的,都属于天选之子,刚好没办法匹配上有钱人。

如果李稻花真的把《爱你》放出去,这些人瞬间就能从褒贬不一变成疯狂攻击,毕竟,谁也没办法接受别人污蔑自己的精神故乡。

写完生活困苦的国家,李稻花就用接收难民的方法,把两者融合在一起。

接收难民还不是接收一两个,而是成群的接收。

欧阳远看了半天,也不理解这是个什么操作:“不是说西方国家讲究利益吗?所以这个利益是什么?”

“它的利益其实很大,首先,它满足了普通人圣人的心理,其次,它可以成为政客的筹码,你不理解很正常,你要是理解,这边建议你去参选,我投你一票。”

李稻花又乐起来,一想到后面要写什么,一想到之后人们考古的时候,考古到这里,她就乐不可支。

欧阳远还真不理解,帮人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无差别的经济支援……不太好说,再看看。

在国内,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农夫与蛇,还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