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间有限,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朋友都有机会提问,每人一个问题,你这个问题是第二个,我拒绝回答,下一个人。”

跟崔勇坐在一起的临时室友心里嘀咕,这脾气确实不太好啊,说一个问题,多一点都不行啊。

第一个提问的记者只好无奈坐下,第二个记者站起来,干净利落地问:“稻花老师,您为什么觉得您绝对不可能获奖?”

第一第二对视,没错兄弟,我懂你,你的任务,我来替你完成,这就是使命的传递。

“之前交流会的时候我就说了,诺奖不会颁发给我这样纯正且爱国的东大人,他们只会颁发给自己人,我又不可能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随便你们怎么说我,我坚持我的看法。”

现场一片哗然,大家都没想到,李稻花到现在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她可是已经获得提名了。

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怕得罪对方,真的让她得不了奖吗?

要知道,得奖和没得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再籍籍无名的人,得到诺奖,也能一夜成名,更别说李稻花这样本就有名的人。

“那您觉得,怎么样才能获奖呢?”这是第三个记者,大家已经是个成熟的记者了,知道接力赛是什么。

现在就是,大家要好好的把这个接力赛进行下去,每个后来者都要尽可能的完善问题,直到一个问题真的结束。

“或许你可以加入阿美莉卡国籍,或者是写一些贬低国人,贬低我们国家的作品,这样应该更容易获得诺奖。”

这可不是她瞎说的,这是真实情况,诺奖后来越来越像笑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什么性丑闻啦,什么跟赔率榜内外勾结啦……

总之,真的相信它公平公正公开的,那才是傻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总有人觉得国外更加公平,更加不近人情就很奇怪。

你觉得国外不近人情,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到人情那个层次,国外现在还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呢。

人家的学校是可以用一纸推荐信直接进去的,推荐信怎么来的,不会有人觉得这推荐信是推荐人于茫茫人才中,慧眼识英才吧。

“那您会加入阿美莉卡国籍吗?”

“当然不会!”

开玩笑,她可没想着去找死,她是1960年出生的,等到2019年的时候,才五十九岁,不到六十岁,还不到该死的年龄呢,她还想继续活着。

真要进了阿美莉卡国籍,到时候那不就是等死吗。

第54章学习

更别说,以阿美莉卡的国情,她能不能活到那时候都不一定。

别说什么优秀人才引进制度,说她可以这个时候去享受红利,到时候再回来,作为诺奖获得者,曾经的东大人,还是比较容易回来的。

按照阿美莉卡的规定,她到时候就算能活着回来,那也要脱层皮。

毕竟,养猪是为了有一天杀猪吃肉,不是为了让猪去邻居家活到老啊。

只是李稻花这样斩钉截铁的拒绝,并不是所有人认为她说的话是正确的。

有人已经在脑子里勾勒新稿子,现在李稻花风头正盛当然不会去触霉头,但是只要她没获奖,立刻就能两级反转。

作为有外部势力支持的报纸,在抹黑东大方面,它们是认真的。

李稻花说自己不会加入阿美莉卡,她要是没获奖,那就能说她是自作多情,吹牛,等到阿美莉卡真的给她发绿卡的时候,绝对滑跪。

哪怕只是一人问一个问题,在场的几十个记者全问一遍,也需要不少时间。

崔勇坐的位置不算靠前,轮到他的时候,李稻花喝了口水,不紧不慢地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