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通知,并非要对方回答。
象征性说了句后,几个带绳索的铁钩从对面甩过来,精准勾住木拦边,稍稍固定好后,一条长木板“啪”地从上放下,形成一条小木桥。
木板长约一丈半,两边都无护栏,对面的人却艺高人胆大,脚一踩就过来了。
左右两侧同时放木桥,人也同步过来。
两侧各八人,登船合计十六人。
“这艘船的东家何在?”百夫长林武扬声道。
谛听在此时从主厅里出来,“津水上有水匪一事我并未听闻,不过官寺查船定有道理,不知足下想我如何配合?”
林武见来人二十出头,瞧着是刚及冠的年纪,衣着中等偏上,言行颇为莽撞,多半是某家公子出门游历。
林武:“你报上家门来。”
谛听:“我祖籍徐州东海,乃东海县县丞之五子,孔立身。半年前从徐州出发四处游历,去过青州、兖州,正准备去司州看看,途径……”
“得了。”林武打断他的长篇大论,“你们船上有多少人?”
谛听:“二十。”
“你这艘船只,在九戒津靠过岸否?”林武口中的“九戒津”,正是白日城北边那个斜坡渡口。
谛听没有迟疑的点头,“自然去过。出门在外游历,哪个渡口都会停一停。足下,这九戒津有何不妥吗?”
“拿你们的传出来。”林武说这话的同时,手一挥,一众侍卫立马四散。
这艘楼船有两层,半旧不新。相对于临江、且通透性没那么好的一层,二层视野更开阔。因此这类楼船多是主居于高层,而奴仆住在底层。
很快,一叠传拿过来了。
林武挨个翻看,这行人来自徐州,传上的都是徐州的信息,大部分是东海县,有少部分是东海县旁的郡县。
“足下,虽然我不知我怎的就和水匪扯上关系,但我绝对是个良民。这里还有一封带有家父和他上峰官印的书信,足下请过目。”谛听拿出一封信件。
林武接过翻看。
大概是为了让自己儿子在外游历遇到的麻烦能少些,这封书信写得很恳切,后面盖了不少红印。
县令和县丞的官印与私印都有,且纸张并非新的,折痕颇深,应该是打开过许多回。
林武仔细看了看,确认是真迹,但他没有立马叫停搜查。
有几个侍卫上了二层,逐间厢房检查。房中人员已闻风出去了,如今房内一眼可见的皆无人,目测能藏人的衣匣通通被打开。
一间又一间房查过,并无发现。
遂撤离。
他们对林武摇头。
林武将信件丢回给谛听:“收队。”
收队的速度和来时一样利落,不过是转眼之间,船上的来客已离开。
谛听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勾了勾嘴角。
不会有任何问题。
因为信件是真的,官印也是,甚至每张传的信息都并非伪造,是真能寻出那么一个人。
……
隔壁楼船。
收队以后,其中一个卫兵喃道:“方才那艘船有几个房间的味道很好闻,不知是熏了什么香。”
身旁人听了笑道,“世人好香,他们那等公子哥最讲究不过,估计是高级货吧。”
“也是。”
这个小插曲仅在两人间,转眼就被他们抛于脑后。
*
白日城。
“君侯,果然不出您所料,小郎君趁夜出府了。”胡豹禀报道。
距黛夫人失踪已有三日了。
以白日城为中心,君侯四处发散人去寻,南边的露川郡、东边的七江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