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事儿,人是正经人!”车夫憨厚的摸摸头,鬼使神差的将纸条塞在兜里,旁边的车友想再说些什么,碍于他的体格,不想过于得罪他,反身兜揽生意去了。
然而,从车站出来的乘客瞥一眼车架,都纷纷将目光转向车子擦得噌亮的车夫。
在车友愤恨的目光中,车夫拉着客人走了,向着他以为的美好生活而去。
然而,个人的努力很难撼动整个社会的大局,当潮流向下时,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这是后话了。
春华坐在四轮马车上,从洛阳这样的大都会到洛南县是有官道的,旁边植树的八米石子水泥路,噌亮的四轮马车一辆跟着一辆在路中央行驶着,旁边刻线两旁,是一些乘坐自家马车的小车队,偶尔有一两个乡人背着山高的背篓在路上行走,偶尔拿出一个三合面的馒头咬一口,喝一口葫芦中的水。
石子路虽然年年检修,但毕竟是一百五十多年前的路,偶尔有路面石子稀疏坑坑洼洼,但路基据车把式说是先下了一米的大石头又下了两米的石子才修的路,路基始终是平的。
不时的有总角的小少年背着小背篓拾取马路上的马粪,他们笑闹着并不见一丝愁苦。
春华佩服着穿越老乡的政绩,她虽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机遇,但她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就算日后没有子嗣,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她也会留下一些属于她的温暖世人的痕迹。
她无所谓圣母与否,在自己能保证生活的情况下,尽自己的努力做于人有益的事儿,她愿她想,胜过衣着锦绣,也不知那时候做到了的她可能将福报转给下一世的自己和她爱着在意着的人!
不想了,春华唾弃自己,施恩不望报,她只想活成她想要成为的样子。
第75章 洛南县调查日记
洛南县,大宣中原洛阳下辖十区九县中位居末流,地域气候北方惯常的气候,吃馒头,惯常是一把杂粮熬的稀饭和自家腌制的咸菜,每家跟前养着几只下蛋的母鸡,周围都围着树,绿油油的小麦抽穗,时不时的有穿着黑黑衣服的孩童挎着篮子挖野菜回来。
春华同自己新契的仆从田业、耿亮骑行在乡间的路上。
对于当好一个县上万户人家的家,实话说,她并没有什么头绪。
按部就班的在县衙里等候有人告状听凭师爷安排判冤决狱,处理文书准备好上缴的赋税,打点好各级人员的关系顺利升值?
这似乎都不是春华想要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基层做起有所贡献才是她想做的。
在决定考官走仕途,她就给自己做过个简单的规划,天可怜见,她算是上面有人,大可放手去搏。
想要造福一方,作为地方长官,她能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发展经济是肯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后就是科教文卫,这番规划并不难,难的是在这个官僚体制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她没有老师,没有旧友来教她护官符,左思右想,她挑选的第一个突破点同历史上所有变法的先驱一样,从丈量土地开始。
丈量土地,明刀明枪的开始只怕是嫌自己日后的阻力不够大,任何一个经过现代教育的人都不会小觑乡土大宣的宗族势力。
她现在就是作为一个大宣最常见的游学的儒生四处历练体验,亲做丈量。
宋小楼庄村西田向东匀速骑行15分钟,向西骑行10分钟,向南直行5分钟向右偏离30度骑行10分钟,向北骑行15分钟。
刚要往西田去,只见从村中跑出一只大黄狗,略有藏獒血统的狮子头,看样子40公斤左右狗。
“谁的狗?”看着越来越近的狗,田业两个一米八高的大汉也不由的脊背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