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内。
飞机上空姐用中英文,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确认着乘客的安全带,提醒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飞行模式。
舷窗上雨水滑落,雨势不减反增,航空港停满一架架被迫延误等待起飞的飞机。
机舱内坐满各个国家的人,耳边嘈杂纷扰,同事在一旁热络地拉着林姝闲聊,她心不在焉地应付了两句,塞了个耳机靠在窗边,看着那一条线的朋友圈。
聊天框内发出的消息,都变成了红色感叹号,电话永远正在忙线中。
这个人好像就这么消失在她的世界中。
起飞时间延误至两点三十四分,直到雨势减弱,飞机缓缓驶向跑道,起飞的那一刻,手机仍没有任何消息弹出,她最终关掉了手机。
舷窗外的北京逐渐缩至微影,缓缓离开中国领空。
驻外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艰难。
苏丹常年尘土飞扬,四处可见贫穷落后,马路上几乎没有高大建筑,整个国家处于原生态般,随处可见的黄色尘埃,较封闭的情况下,外国人鲜少,林姝所在的喀土穆也如此,除大使馆外,几乎看不见几个异国面孔。
由于政局不稳定,政府控制力弱,她每周都能在街上看到两三次游行示威活动,警察还为此放催泪弹。
林姝刚过去时,使馆的工作人员便交代,不要随意乱逛,即便是首都,安全系数也不高,她便过上了艰苦的三点一线生活,偶尔跟同事去阿拉伯市场买菜自己做饭,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生活。
起初她适应不了当地干燥的环境,经常鼻腔干到发痛,加上工作繁忙,一度不知觉的情况下,突然流鼻血,把办公室的男同事吓了一跳。
直到熬过去第一年,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曾经抗拒的当地食物,为了工作需求,也渐渐融入。
从年后,苏丹首都便时常有冲突交战的情况,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动荡不安,严重的情况下,当地居民便闭门不出,林姝坐在办公室里便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激烈枪声,刚开始还会害怕,次数多了便也习以为常,直到七月中因工作原因,他们需要去机场接应一批物资,由联合国运输机派送。
飞机即将抵达时,林姝和另两位男同事下车等候,简陋破旧的航空港内,四周围满当地军队的力量,看起来一切平和,而她正同其它国家的外交官聊天时,警报声突然响起,头顶的那架飞机开始偏离航线。
速度快至没等任何人做出反应。
几秒内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原本正盘旋在空中准备降落的飞机,此刻在众人视线中,眼睁睁的坠毁在距离他们两公里内一处正在建设的工厂外,地面瞬间颤动,一片荒野之中,现场燃起大火,伴随着又一声的爆炸,黑色的烟雾腾腾而起,蔓延在飞扬的黄土颗粒之中,似冲破天穹。
如果距离航空港再近一点,此刻后果不堪设想。
即使是经历几次冲突战乱的前辈外交官们,也畏惧生命,脸色苍白,现场响起一片惊慌失措的声音,当地部队迅速集结,准备前往坠机地点展开救援。
林姝第一次亲眼见证这种场面,手下意识地颤抖,抓紧了裤腿,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大脑却仍旧一片空白,腿也跟着有些发软,受爆炸声影响,耳鸣不断,反胃感卡在喉咙难抑,灰土蒙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