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他们只是面上表示井水不犯河水,私下里却是一边扎小人咒我死,一边往师父身边送美人,可惜美人没管用,还被师父逼着参加我这个狐狸精的寿宴,又送礼物又送贺词的,也是十分虐心了。

我想着想着笑出声来,然后连忙止住笑意,幸灾乐祸什么的,太不厚道了。

师父靠过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握住我的手,温声问,“想什么呢,这么高兴?”

我摇摇头,本想胡乱编个借口,却对上师父带着笑意的目光,后背突然窜上来一股凉意,想起从前立的规矩,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师父也笑出声来。

底下众人被这笑声弄得一头雾水,神色更憋屈了。

百官们行过礼,楚国和魏国的使者带着贺礼进殿。

拜师父那句“这大王不当也罢”所赐,我在六国出名了,全天下都知道秦王爱慕江宁侯,爱到了骨子里,这不,我的一个小寿诞,都有人不远千里派遣使节前来恭贺,莫非这就是“宠妃”的光环……个鬼!

为我贺寿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人家真正的目的是结盟共同攻打赵国的盟约。

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师父要攻打齐国,楚国想分一杯羹,魏国想喝点汤,三方目标一致,借着我的寿宴敲定盟约,约定秦国由西向东,楚国由东向西,魏国由北向南,对齐国三面夹击,然后各国攻下的地盘归各国所有,率先拿下齐都荥阳的国家分剩下一半州城,其余两国平分另外一半。

商量的差不多后,使者们屁颠颠地快马加鞭回国去了,师父却不太开心, “楚国也就罢了,魏国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掺一脚?”

确实算不上什么东西,只是刚好据贺兰山险而守,刚好易守难攻,刚好兵强马壮,又刚好和秦国相邻罢了。

我安慰地拍拍师父的手,“其实这样也好,魏国把兵力抽调出来,我们就不用担心被他偷袭后方了。”

师父闷闷地不说话,约莫是在心里宽慰自己。其实我明白他的失落,从前的魏王保守、楚王昏庸,一个龟缩在贺兰山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什么存在感;一个宠妾灭妻,只顾着风花雪月吃老本。但老魏王和楚昭王驾崩后,新继位的涅阳公主和楚王却不是省油的灯。

先说涅阳公主,她是老魏王唯一的女儿,也是唯一的子嗣,老魏王对她十分宠爱,从小就把她当男子教养,临死前力排众议,把她推上王位。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国君也没有辜负她父王的期待,继位不到两年就将魏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将矛头对外,限制魏国宝马的流出,吞并周边两个小国,现在又盯上了齐国,可见所图不小。

而且关于这位女国君,坊间还流传着一些逸闻,比如她娶了一位王夫,这位王夫是赵国人,秦吴交战时在战场上被她搭救,当时女王还是公主,对王夫一见钟情,将他带回国招为驸马,登基后又册封为王夫,而这位王夫打仗非常厉害,仅仅几个月就将魏国周边的小国荡平,送给女王作寿礼……

咳咳,扯远了,再说新任楚王,这家伙就比较倒霉了。他本是楚昭王与原配王后的嫡子,却因为楚昭王宠妻灭妾流落他国十几载,后来阴差阳错被找回来,却仍旧不受宠,被第二任王后和她生的太子处处针对。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去各国游历,这一去就是十多年,等楚太子突然暴毙,楚昭王急火攻心,楚王后陪葬殉情,他才归国登基,临危受命,在短短两年内收拾好他父王留下的烂摊子,顺便灭了韩国,最后将目光对准了赵国。

这样,原本被师父视为囊中物的齐国生生被别人咬下两口,偏偏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不给,也难怪师父这么憋屈了。

江同送来晚膳,我给师父摆好碗筷,轻声道,“别想了,先吃饭。”

师父回过神来,拍着桌子道